她的“情有可原”:如今在意育儿这事的妈妈越来越多,尤其是知识层次较高的妈妈,再加上获取资讯的便捷程度,让每个妈妈都有机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修炼成半个专家。最可怕的是,我们常以专家姿态自居。因此,过去习惯听到上一辈来指指点点的状况,已经变成同辈妈妈之间也可能出现“互相指点”的现象。越是在意养育孩子这件事的妈妈,越容易觉得自己在每件事情上都有经过深思熟虑、并值得推荐给别人的好建议。
应对策略:
如果你认为除了“爱指点别人”这点,对方总体上还是一个值得交往的妈妈,那么你长时间的“呵呵”“是啊”之类的忍耐,总有一天会让你厌恶这种关系。在有解释余地的事情上,我们用一两句解释一下我们的立场,或者解释不清的直接告诉对方我们自己的决定,只要我们的态度不过分,对方也不是“极品”,她一定会慢慢有所收敛。最怕的是,我们心里不认同,嘴上却敷衍说“是”,人家没准儿还误以为你很高兴从她那儿有所收获呢!其实,只要我们各自划好各自的界限,哪怕是理念不同的妈妈同样可以相处得来。
“热衷比较”型的妈妈
好不容易跟老同学琳聚个会,我最害怕的就是她总拿两家的小姑娘做比较,唉,谁让她俩差不多大呢。“你瞧瞧我闺女多淘气,跟个小子似的,你闺女多文静啊。”“哟,雯雯不会唱这歌啊,来,闺女,你给阿姨和雯雯唱一个。”……我知道她也不是成心的,所以我总跟自己说别在意,但说实话,心里还是忍不住的恼呀。
她的“情有可原”:我们这代人最悲催的遭遇之一是,总被拿来比来比去,“你看谁谁家的谁怎么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唠叨。虽然等到我们成为父母之后,对这种行为有一定的觉悟,但从行为上彻底根除恐怕还有点困难。如果再深一步探究我们自己的内心,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比较的心态吗?都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对方比较的是我们毫不在意的东西,比如你闺女指甲短,我闺女指甲长这种事,你还会那么放在心上,甚至引起我们的强烈反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