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的社会公德意识

中国儿童资源网

培养宝宝的社会公德意识

  父母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宝宝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人交谈,甚至是说电话的口气,做饭的方法,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夫妻之间说话的方式等等,这些日常生活当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在宝宝的心灵中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往后宝宝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很多父母过于看重宝宝,宝宝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做法对宝宝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宝宝一旦不能得到满足,不满情绪就会产生,甚至出现恶劣行为,比如恐吓大人、甚至开始行窃等。所以父母应该有一个原则,即,“特别意义原则”。比如说,宝宝的生日、或者“六一”儿童节、过年等,特别是当宝宝做了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的时候,表现出好孩子的行为的时候,应该给以奖励。在这种“特别意义原则”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宝宝,懂得克制自己的物质欲望,这对他们长大步入社会时“他人意识”和“良好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宝宝理所当然的坐在位子上,心安理得的让妈妈站在一旁,甚至还有的宝宝因为没有位置而哭闹,东张西望的指望别人给自己让座。这种现象并不正常,宝宝长到四五岁时,体力其实能够支持。所以,平时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鼓励宝宝站着,培养宝宝的自立精神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即使有人让座,也应该婉言拒绝。另外,当宝宝在公园荡秋千或者玩滑梯的时候,父母应该告诉宝宝要按顺序排队,因为宝宝再小,也要遵守社会公德。

  在家里和宝宝玩游戏,父母是否经常有意的让宝宝赢呢?很多父母认为,“与宝宝玩,何必争高低”,因而,一味的让宝宝赢。可是我们要知道,当他与同龄人一起玩时,决不会得到同样的谦让。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只有靠他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的那一份“奶酪”,才能真正享受到奋斗之后换来的幸福。所以,父母在于宝宝玩的时候,应适时的与他“一决胜负”,让他感受失败的遗憾和悔恨,对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总结经验教训,激励他再一次加倍努力,真正体会胜利的喜悦。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衣食住行哪一方面,父母都会面临着如何教育宝宝的问题。这就要求父母把握好尺寸,适时适度地抑制宝宝的一些不良欲望,从小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