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散光

儿童资源网

如何治疗散光

  1.转眼法

  做转眼法首先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放松身心,摒除杂念,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坐姿或站姿,保持头正颈直后睁开双眼转动眼球。先将眼睛努力向额头看去保持15秒时间,再将眼球慢慢地转动到右边努力向右耳看去保持15秒,再将眼球慢慢移动到下方努力看向下巴保持15秒,最后将眼球移至左方尽力看向左耳保持15秒,如此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将眼球转动9次,再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转动6次,一个循环即完成,一共做4个循环。

  2.眼呼吸凝神法

  凝神静气,让眼睛做个深呼吸。先选择能让自己放松身心的坐姿或站姿,而后目视前方,缓缓地深吸一口气,边吸气的同时慢慢睁大双眼,将气呼出时,眼睛也慢慢放松微微闭起,直到将气全部呼出,如此一个循环,总共做9次。

  3.熨眼法

  顾名思义这个方法是要让眼睛感到温热熨帖,从而疏通活络眼部的经脉,保护眼睛视力。进行此疗法前应先找一个舒适放松的坐姿,然后慢慢闭上眼睛,将双手互相摩擦,速度要快,感觉手掌发热后立即双手捂眼,让手掌发热部位贴住眼睛,等热量慢慢散去后立刻拿开双手用力睁开眼睛,放松片刻后进行第二次,连续做4次左右。如不用双手,也可去医院或药店购买眼贴,帮助眼睛血脉循坏。

  4.温水洗眼法

  此方法需要将面盆先清洗干净,消毒过后再倒入温水,调节到最舒适的温度,然后将脸没入水中,保证眼睛在水中后将其睁开。一开始水流进眼睛会感到眼睛刺痛,但不要闭眼,按上下左右的方向转动眼球,9次过后再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做9次。在转动眼球的过程中,眼睛会慢慢适应水中的环境,刺痛感也会渐渐消失,感到越来越舒服,就像是在给眼睛洗澡,水流会把眼睛里的脏东西通通带出来。

  预防散光的方法

  1.进行眼部检查

  孩子在3、4岁的时候眼睛正处于发育阶段,在这段时期为孩子做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是非常好的选择,若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治疗。过了这段时期爸爸妈妈也不能麻痹大意,应每年带孩子去1到2次医院例行眼部检查。

  2.避免眼外伤和眼疾

  一些眼外伤和眼疾是造成散光不可逆的致命因素。所以一方面要引导孩子们文明游戏,远离危险的玩具,避免眼睛碰到硬物而受伤。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们养成卫生的用眼习惯,避免经常用手触碰眼睛,防止化学用品进入眼睛。如果眼睛里进入脏物要即刻用清水冲洗,以免感染细菌引起眼疾,若患有眼疾则要及时就医听取医生的指导建议,降低外出频率。

  3.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阅读时要注意周围明暗环境,避免阳光直射也避免房间昏暗,光线明亮又不刺眼为佳。光线的来源最好为左后方。

  (2)选择字迹清晰、字体大小合适的读物进行阅读,可减少眼睛的疲劳感。

  (3)正确的阅读姿态非常重要,保持头正颈直,阅读时让头部稍稍前倾,眼睛与书本相距30~40cm。杜绝躺着看书和在颠簸的车上看书。

  (4)电视机位置摆放的高度应略低于眼睛平视的高度。大小不同的电视屏幕观看距离也不相同,找到让眼睛舒适的最佳观看点,不仅观看效果好也有利于保护眼睛。

  (5)高强度用眼后应注意休息,不论是阅读、看电视、看电脑还是玩电子游戏时间都不宜超过一个小时,最好毎半个小时应当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可利用这段时间眺望远方,看看绿色植物。长时间用眼后还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休息日也可以到郊外踏青,放松眼睛。

  4.营养均衡

  多吃有益于眼睛的食物,补充各类营养物质,让眼睛的各个构成部分都可以获得各自所需的营养。

  5.配合治疗

  患有散光需要佩戴矫正眼睛的孩子应配合医生的检查配镜,在学习生活中听从医生的建议,有意识的保护自己的眼睛,有需求或者遇到困难时也可以主动向学校老师提出。

  散光与近视的区别

  近视与散光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视物远近时的清晰度不同。近视表现为看近处清晰而看远处模糊,散光表现为不论远近都视物模糊,除此之外,其夜视力也很差。

  · 散光易被忽视

  两者相比,近视更为人们所熟知,其受重视程度也是散光不能比的,甚至在配镜时有的眼镜店会将散光度数换算成近视度数,这样不仅不能矫正散光,对眼睛造成的危害也很大。长此以往,患者视力将不断下滑越来越差,严重者在长期用眼后会感到头晕眼胀,头痛症状明显。

  · 75度为散光分水岭

  应对散光给予高度的重视,75度是散光眼的一个分水岭,75度以下的散光虽然对视物的清晰度影响不大,但也应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好好保护眼睛,不要让散光度数持续加深。而一旦散光度数超过75度,则应去医院或者大型眼镜店配制专用散光眼镜并听取医生和专家的建议,因为一些眼镜店在没有散光眼镜的情况下会直接用近视眼镜来代替,导致散光情况越来越严重。

  框架眼镜是这样,隐形眼镜亦是如此,不能简单地套用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否则可能会更严重。所以爸妈们一定要注意,正确区分散光与近视,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督促孩子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帮助孩子积极配合医生和专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