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爸爸说,当时知道菲菲不会有大危险,浪不大,离岸很近,四周没有大的礁岩,正好锻炼一下菲菲的反应能力。如果觉得危险比较大的话,肯定不会做这样的冒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意味着,在保证安全的情况尽量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家长疏于看管,毕竟她们还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回家后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成为菲菲的炫耀资本,她一脸自豪地告诉了爷爷奶奶。有了这样的经历,再有类似的情况,菲菲都不紧张,后来在云南一脚踏空,掉到泳池里,菲菲也没有哭,自己用双手撑起来。
3岁时的云南之旅??学会吃苦和坚持
3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着菲菲和朋友一起去云南。路上,一起去的孩子一直叫地方小,不舒服,菲菲就小声告诉他,我也很不舒服啊,我的地方也很小啊,可是抱怨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坚持,等一会到了,下车就好了。后来到了澜沧江,菲菲要上厕所,妈妈就叫菲菲自己向别人请求:请问我可以借你们家的厕所用一下吗?出来的时候,菲菲笑着说,真脏啊!但丝毫也没有抱怨的意思,非常乐观。
等菲菲会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商量好,实行不娇惯政策,不再全程抱行,旅途中要菲菲自己走,父母只能间歇或轮流抱一段,再后来菲菲的行动能力增强,就不再抱,全部要自己走。一般在出发之前我们就把道理告诉她:爸爸妈妈也很累,不能一直抱着你,旅途中大家一样辛苦,有时候抱怨没有用处,需要坚持和忍耐。这样的话,旅途中经常讲给菲菲听,爸爸妈妈也坚持这样做,即使在爬雪山的时候,也一定要菲菲自己爬,坚决不抱,时间久了,菲菲在旅途中遇见难受不舒服也从来不叫苦,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PART2:生存教育黑白讲
菲菲的故事虽然吸引人,但是妈妈们也各自有自己的看法。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早期生存教育,也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认同生存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