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一起动手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中国儿童资源网

亲子一起动手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当了妈妈以来,每天都很想把闪过脑际的心情与体验记录下来,但因为全天候照顾三个孩子实在太忙碌,写文章要利用“零碎时间”,而处理家务事、自我放松也都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利用“零碎时间”,是我不得不接受的挑战。

  我刚离开职场时只有两个孩子,老大四岁半,老二两岁半,现在是三个孩子,分别是九岁、七岁、四岁。有人常常问我,这几年怎么过的?三个孩子年龄这么接近,能照顾好吗?家里的大小事情真的做得完吗?有时间和他们每个人独处吗?是的,有三个稚儿,事情庞杂,突发状况多,真恨不得能有三头六臂。每当我忙到横七竖八,便猛然想起以前准备联考时,有位导师说的话:“时间愈用愈多,愈不用就愈难用;时间愈少就愈会用,时间愈多就愈会浪费。”

  这几句话给我很大的激励,我想,现在这个时期不正是对一个人“时间管理”最扎实的训练吗?我想很多妈妈都和我一样,时间不够用,哪容许我们浪费一分一秒?所以每天必定会花点心思推敲每件事的轻重缓急,然后决定处理的先后顺序,还要计算处理每件事情必须花费的时间,将我们的时间“掐”紧,妥善分配给每个孩子及堆积如山的家务事,连上街购物都要想清楚路线,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快速将东西买齐。

  我的老公朝九晚十一,通常无法回家与我们共进晚餐,所以晚餐时间就由我来和孩子们奋战。因为要填饱自己的肚子,又要喂饱三个萝卜头,我称晚餐为 “三角形吃饭法”。就是我先用“手”喂老三吃一口饭,然后用“嘴巴”督促老大、老二专心用餐,自己再快快扒一口饭,这样一回合刚好是一个“三角形”。

  老三开始学习吃饭时,如果等他咽下一口饭而不做其他的事,我可能要发呆半晌,对于分秒必争的妈妈来说,这种“等待”似乎太过奢侈。为了节省时间,在等老三咀嚼的“空档”,我就赶快去洗碗、洗锅,再回来喂他下一口,对老大、老二则随时叮咛。等到孩子们全都用餐完毕,我的厨房清理工作也大功告成,就不用额外挪出时间做厨房善后工作。

  让游戏间当一下妈妈,孩子洗澡我也顺便洗

  再来是洗澡时间。书房里总堆着空白废纸、彩色铅笔,开放式的架子上放着各类玩具;另有一个抽屉摆满各类小用品,应有尽有,供孩子自由选择;书架上也放着他们喜欢的绘本和图画书。

  拥有这样一个园地,对多子的我来说,真的帮了很大的忙,因为“它”代替了妈妈陪伴的角色,只要是妈妈不得不将焦点放在老三身上,或者忙于家事,老大和老二几乎都沉浸在此“自我探索”。因此,我赶紧带着一岁多的老三一同沐浴,一起跳进浴缸。我先“打点我自己”,让爱玩水的老三尽情享受玩水乐趣,再帮他洗澡;等我起身穿好衣服,他也差不多尽兴,然后一把抱起穿衣。

  看这本书总让我想起儿时光阴。菊仙是我的小妹,比我小六岁。我成长的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进入发展期,就像当时许多台湾的家庭一样,我家也不例外地进入了“客厅即工厂”的行列。妈妈当时做的是专门外销的手工艺品,家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模型船,我们就在这些模型船和妈妈的手工劳动中成长。

  模型船有许多小零件,小妹常常把这些小零件堆在一起玩,或者把不同尺寸、不同功能、不同部位的小零件设计成一个更大的“玩具”,然后玩得不亦乐乎。我想,那就是她的“乐高积木”吧!

  我们这几个姐姐(我家有四个女儿)每每惊诧于小妹的创意和耐心,一些看起来平凡不起眼、甚至有点脏兮兮的小东西,在她手里三两下就成了可爱好玩的东西。对小妹做了母亲之后,用“亲子动手做”来跟三个孩子互动,我也就不会太意外了,因为她本来就是个爱做也会做、充满实践精神的人啊!

  这本书是充满感情的“实践教学法”,嗯,加上包罗万象的“亲子作品”成果联展,从故事、音乐、电影、烹饪、玩具、过节、交友,到数学、地理、语文、自然、逻辑、英语,应有尽有。妈妈突发奇想的万圣节搞怪创意装、圣诞树装,“土法炼钢”的语文、数学、地理教具,孩子们令人赞叹不已的画作:精密的火车、轮船、乐器、工具图、“蛋蛋点心屋”创意小绘本,以及用废弃材料手制的立体小车、蜘蛛网,亲子协力呵护的可爱草头宝宝、小盆栽、小动物,还有快乐学习英文的成长记录。尤其当我读到“快乐星星有限公司”时,不禁会心一笑,儿童世界里开公司着实为大人上了宝贵的一堂“组织营销”课。

  现在很流行亲子书,但我认为在各式各样的亲子书里,小妹的这本有其特别的价值,除了她美丽的文笔给人文字上的感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她通过“做” 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充满巧思;小妹在创意奇想、实际制作以及孩子的反应等方面,都有很实用的分享;而且,这些手工都不难,也都不贵,又很有趣,家长不妨来玩玩。

  亲子一起动手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孩子确定了一起做的父母“真的”在和他们相处。千金难买相处时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是“人到心不到”,看起来好像跟小孩在一块儿,但其实心早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或许在烦恼办公室里的事,或许在担忧家里各式各样的问题。而父母的 “不专心”,孩子其实是感觉得到的。你在应付公事,孩子又如何可以跟你交心?但是,当你们一起做、一起玩的时候,你是不得不“在现场”的,手上做的事会让我们的心也停驻下来。我认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亲子时间的品质:父母的投入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父母的专注可以激发孩子的投入。

  虽然我向来不是个手巧的人,但我也很喜欢跟女儿一起“玩”点什么。我和女儿的“亲子共玩时间”是一场又一场的show time(表演时间),已经二十岁的女儿至今还很难忘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的游戏时光。例如,她会把一样东西藏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然后用图画画出每一处的提示,我就按着她的图示,一关接着一关找出藏着的小玩意儿,这样一方面玩,另一方面训练女儿的图像表达能力。像这样共同创作的例子,小妹这本书里提供了不少,我看了不免在想,如果这本书早一点出版,我跟女儿不就有更多花样可以玩了吗?于是,我还真有“吾生也早”的感慨呢。

  亲子一起玩好处多多,特别是像小妹家里有军团似的三个小孩。通过亲子共玩,不但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家人拉进来一起玩(尤其是忙碌的老爸啦),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因为在“玩”的过程中,人会显露最真实的自己,那可能是在正经八百的相处时不容易看到的一面。父母有什么要教导的、要传达的,通过玩耍,可以不假辞令、不露痕迹地表达出来,如合作的习惯、负责的态度、等待的能力等。这些其实都蛮抽象的,可是设计得宜的游戏,却可以让“观念”落实成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教养也就成了很实际的事情,不会流于说教,也不会变成空泛的天马行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