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行为

儿童资源网

害羞行为

2.若小孩不善社交时,则父母师长可以安排小孩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互?的机会,如郊游。

3.若小孩非常害羞,可事先安排一些相当主动且令他觉得亲切的小朋友和他亲近。

二、增强孩童处事的信心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难免要遇到压力或冲突,部分人会因没有信心去解决,产生害羞而逃避。若要使他勇敢面对和处理冲突,首要加强孩童处事的信心。通常小孩自信心,并非是大人给的,而是长期薰陶培养而成--时常指出小孩长处,使小孩自觉有成就感。只要小孩能够有效率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自然可以发展出良好自尊心。因此,从小开始,给予小孩能力可及、但稍具挑战性的工作,可以使他不断得到成功经验,则处事信心自然形成。

三、提供温暖接纳的气氛

由于害羞孩子缺乏自尊,因此要帮助小孩建立其自尊,最重要的是父母师长对孩子要付出爱心与接纳。而这种爱与接纳是无条件的,让小孩体会如何才是被尊重和尊重人,并让小孩有机会表达自己意见--包括负向意见。如此小孩在和他人相处时,不会觉得拒绝别人是很尴尬的事,也不会因为不知如何拒绝他人,而避免和别人在一起。四、鼓励小孩自我肯定

许多小孩在学会表达自己之前,或由于个人羞怯、害怕,不敢自由在地表达意见,或?於情面、避免不谐、不敢拒绝别人要求,这两者均与自我肯定有关,若小孩能自我肯定,不仅能够很大方、自然地说出心理想说的话,而且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张而迎合别人。为达此目的,可让小孩帮助年龄较小或能力较差的小朋友做事情、玩游戏。从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建立,来培养孩童自我肯定。

五、重视师生双向沟通

目前大部分老师仍是侧重教学内容传述,忽视师生双向沟通,论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另一方面是教学进度比教学方式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班上总有少部分学童默默不作声,甚至逆来顺受,老师也未加注意,久而久之,这类学童容易成为害羞儿童,假若老师能注重双向沟通,让这些学童都能发表意见,参与班上事务决定,必会减少害羞行为出现。

如何帮助害羞的孩童?

一、操作制约法

儿童行为是否再度出现与其行为后果有关系,此种论点应用到帮助害羞儿童上,是当害羞儿童表现出我们认为满意的行为--即不害羞时,则给予增强,使这种行为再度出现,久而久之,不害羞行为会逐渐增多,相对地害羞行为就减少,终至消失。

二、社交训练

1.指导参与活动

父母师长如何帮助孩子打开羞怯的壳?首先请细心观察孩子有什么特殊兴趣没有?进而可以运用孩子的兴趣来鼓励他参与活动,藉由活动的吸引力来消除孩子的紧张和不安。比方说:孩子对画画有兴趣,可以帮他邀请几位小朋友一同来水彩写生。在有趣活动中,害羞孩子可以很自然地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久而久之,自然不会有害羞行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