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儿童贫血的几个常用食疗方

中国儿童资源网

防治儿童贫血的几个常用食疗方

  人们都喜欢白白胖胖的小孩子。可是,你知道吗?孩子如果生下来就白白胖胖,往往是贫血。这样的孩子早在母体内已是贫血,表现在母亲怀胎后期,多有呕吐现象。孩子脸色不红润,由血红蛋白缺少引起的虚胖,都是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数据:30%以上儿童贫血

  贫血,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几大问题之一。儿童贫血主要是由于缺铁所致。如今的孩子不缺吃不缺喝,什么有营养吃什么,但是医生们却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虽然这些年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贫血前来就诊的孩子并未减少,儿童贫血发病率的总体水平并没有下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卫生研究所最近对5 岁以下儿童的调查发现,儿童贫血的患病率相当高,目前我国儿童的贫血率至少在3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缺铁性贫血。

  专家们还发现一个新情况,孩子除了因为营养不良、铁摄入量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外,大部分儿童患这种病,则是吃出来的。有些孩子平时因为营养过剩,偏食,喜欢吃油腻以及味道厚重的食品,结果使脾胃超负荷承受,造成肠胃道疾病,因此发生铁吸收障碍。

  医生们提醒,儿童贫血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不但会导致儿童脸色苍白、睡眠不宁、面色发黄、毛甲干涩、容易感冒等,还会使儿童产生头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而且,铁缺乏会导致孩子发育和学习能力下降,智商降低,阻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并能使铅的吸收增高。因此,贫血一直困扰着许多孩子的健康。

  如何防治贫血,保证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医生和家长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专家建议不应该单纯为补血而补血,提倡常规补充。防胜于治,预防儿童贫血还要靠合理饮食,家长要帮助孩子把好嘴这一关。

  关注:防治贫血有法可循

  缺铁性贫血虽然对儿童危害不浅,但它是可以预防的。正常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约为225毫克,这大约可供出生后4至5个月生长之用。如果是不足月婴儿,则从母体获得的铁将大大减少。因此,足月儿在出生后4个月,不足月儿在出生后2个月就应该注意补充铁元素。

  儿童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预防的关键在于饮食。我们知道,胎儿时期的营养完全来自母体,尤其孕期最后几周,随着胎儿自身造血活动的增强,同时需要储存足够的铁供出生后造血之用,因而需要由母体供应的铁更多。所以,保证孕妇有足够的铁摄入,注意选用含铁多的食物是预防小儿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

  婴儿出生后,铁的补充就要依靠食物。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对于1岁以下婴儿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如果母乳充足,在4个月以内尽量不添加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以减少其他食品对母乳中铁吸收的干扰。维持母乳喂养至少要4个月,最好6至9个月。自第2个月起,可于哺乳后加喂鲜桔汁等。对于足月婴儿最迟应从4个月后开始按每公斤体重每天1毫克补铁。对于2至3岁幼儿,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动物性和豆类食物,如鸡、鸭、猪血、荠菜、紫菜、海带等,并多食新鲜水果,帮助铁的吸收。

  为更加有效地防治儿童贫血,最好采用铁与维生素C合配的营养液剂。建议选择专业儿童营养生产企业生产的专用儿童营养品,这类营养品质量好、牌子硬,无副作用、安全性好。

  食疗:推荐几个常用方

  祖国医学认为,孩子贫血主要是因脾胃虚弱、营养不良导致造血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增补脾胃为基本法则。除了药物治疗外,食疗也能补血、健脾胃。

  民间有传说:“菠菜能补血。”其实菠菜的含铁量并不高,每100克仅含铁2.5毫克,而同等量芹菜则含铁8.5毫克;而且菠菜含有大量草酸,草酸与铁结合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

  铁锅被誉为“天然补血剂”,铁锅在烧煮时落下来的铁粉与食物结合,增加了铁的摄入;若在炒菜时适当加些醋,则更可促进铁的吸收。

  在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较丰富的有瘦肉、肝、腰子、鱼、虾、蟹、猪血等。在植物性食品中,含铁量较多的有黑木耳、海带、紫菜、银耳、香菇、芝麻、大豆、桂圆、发菜等;新鲜蔬菜中,荠菜、油菜、苋菜、蚕豆、豇豆含铁也较多。一般动物性食品的铁吸收率较高,应注意荤素搭配。

  食疗有效方很多,选一些此供家长们参考,如果需要更多可拨打免费电话8008571143索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