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 家长这样做

儿童资源网

孩子入学 家长这样做

  新学年在即,您家的孩子或许将要进行一次全新的学习旅程---第一次入幼儿园、第一次上小学、第一次升初中或是第一次上高中。孩子们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或难题?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这些新问题?开学前的一周该做哪些准备?

  一、家有宝宝初入园家长忌做五件事

  有幼教专家曾提出:上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次断奶,其难度不亚于第一次断奶。

  1.可能出现诸多不适应

  一般孩子初入园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且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哭。有的哭一两天作罢,有的会持续一两个月,这取决于孩子的性格和喂养方式,通常性格较外向的孩子会稍好一些。

  再则,有的孩子会表现出对除家人以外的人以及环境的强烈排斥,甚至以绝食等形式宣泄不满。

  而有的孩子则会表现出对熟悉物品的依恋,如妈妈的衣服、自己的被子等。还有的孩子会出现心理造成的假性生理疾病,希望借此逃避上幼儿园。

  2.五招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第一,提前一两天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接触老师和新环境,减少陌生感。或老师前期进行入户家访,让幼儿从本能上接受老师、信任老师。

  第二,家长在家中先将孩子的生物钟尽可能调整得与幼儿园一致。

  第三,将孩子特殊的生活习性与老师进行沟通,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照顾。

  第四,以愉快的语气跟孩子描述幼儿园的生活,或通过文学作品、童话故事向孩子传达与大家一起生活的意义与趣味。

  第五,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让老师准确了解孩子的需求。

  3.过来家长谈入园

  “女儿叶子很快就成了育才幼儿园中班的宝宝”,妈妈张幔说,送孩子入园有一个技巧,那就是干脆,你越舍不得孩子,孩子就越哭得起劲。入学前,她也做了准备,比如告诉孩子幼儿园的玩具比家里多,让女儿很早开始就对幼儿园产生向往,并很快对新的生活产生兴趣。

  吴女士的女儿妮妮也将成为中班的孩子。吴女士说,她“吓”孩子跟有的家长不一样,她常说:“你如果表现不好,我就不送你去幼儿园。”这样孩子会认为幼儿园是个极好的地方,潜意识里会产生一种好感。

  二、家有小孩上小学家长忌说六句话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孩子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期,需要家长与学校全力配合,协助小学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1.家长积极引导

  消除“恐校”心理。带孩子去学校逛一逛,减少陌生感与恐惧感。也可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是在学校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培养孩子求知的欲望。

  2.让孩子学会坐得住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课堂更讲究秩序,孩子的言行会受到纪律的约束,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能够静下心坐得住。家长可通过让孩子安静地画画、阅读、看电视等加以训练,不一定非要坚持三四十分钟,可以从10分钟开始,一点点延长。

  3.教孩子表达内心想法

  有的孩子知道上课时不宜去洗手间,因此即便内急也不敢向老师表达,结果苦了自己还闹出一些笑话。有的孩子感觉没有吃饱,也不愿意向老师说明,引发了老师与家长间的误会。教会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4.学习用具不贪多

  刚入学的孩子,对数字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家长准备的学习用具多了,孩子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家长发现少了一旦问起,孩子就可能回答,“被××拿了”或“被××偷了”,结果引发了家长间的矛盾。另外,家长有必要向孩子强调安全用笔,不要拿笔尖对着他人或自己。

  5.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

  整理书包这样的事务,家长最好不要插手,鼓励孩子根据课程需要准备所需的书本、文具等物品。

  6.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做作业之前,要求孩子做好准备工作,提前上厕所、喝水,然后在安静的环境下写作业。很多家长喜欢“陪做”,这会令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建议家长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事后检查也不要直接指出来,而是给一个方向让孩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