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四的下午,去教室接萱萱,萱萱满脸兴奋地跑过来,然后准备跑去操场玩。我在后面跟着,刚跑了一段路,突然折回来很委屈很委屈地趴在我肩上,哭着说没有得到贴画。这是这个学期第二次因为没有得到贴画而哭了。上次也是很委屈地哭,因为我也不知道老师奖贴画的规则,就带她去向老师了解一下情况,结果老师说贴了,可能是因为出汗掉了,然后就又给她补贴了一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在我的概念里,老师奖贴画很随意,所以也没有继续问奖贴画的具体规则。
这一次是为什么没有贴画,问她也说不清楚,看样子委屈得不行,只好又去问老师情况。老师说她今天没有好好唱歌,所以没有得到贴画。既然是这样,我只好安慰她,一次没有得到贴画也没关系,一个人不可能处处都表现得很好,明天表现得好了,老师就会给奖贴画。老师也说,明天表现得好,就奖两个贴画。于是,我带她出了教室,她知道不可能得到贴画了,由委屈地哭变成了嚎啕大哭,一直到出了幼儿园都在歇斯底里地哭,别的家长还以为是她要买什么东西,我没给她买她才哭的,还劝我说给她买个吧,其实她还从来没有因为要买什么东西而这样哭过。
一直到回家都很不开心,我问她今天好好唱歌了吗?她使劲儿地点头说好好唱了。看她那委屈的样子,我觉得也不能完全相信老师的话,那么多孩子,老师难免会有没看清楚的时候。我说那可能是老师没有看见你唱,所以没有给你贴画。然后,她就反复地问我:“老师为什么会没看清楚?”一开始,我回答她:“因为孩子多,老师可能会看错。”但是后来她反复地这样问,我意识到我这样的判断太随意了。我的本意是担心老师冤枉了她,让她受了委屈,但如果事实是老师说的那样,我又帮她找出这个原因,就容易让她养成遇到问题从别处找原因的坏习惯,我必须搞清事情的真相。然后,我让她把今天唱的歌唱一遍,她只唱了一句就不会了,我知道了,她今天确实是没有好好唱歌,老师并没有冤枉她,而她却不肯承认自己的原因,一听我说可能是老师没看清楚,就反复地重复这个原因,所以,我必须纠正我的判断。我告诉她:“今天确实是你没有好好唱歌,不是老师没有看清楚”。我不想对她说“好好听老师的话”之类的话,她本来就是一个比较规矩的孩子,不想让她被老师的话束缚了手脚,但是不听老师的话,又得不到老师的奖励,所以我只能告诉她:“如果你想要得到贴画,就要按老师的要求做,如果你不想按老师的要求做,就不要在意有没有得到贴画。”然后,她还对着她的娃娃们演习了一番,告诉她的巧虎:“你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所以你不能得到贴画,如果你想得到贴画,就按老师的要求做。”
然后,上周二,下午接她的时候又很委屈地哭了,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接的晚了,但据S老师说,今天又没有认真地唱歌,Z老师没有给她贴画。所以,我觉得,她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我接晚了,因为以前我经常是这么晚接的,有时我接的时候班里只剩她一个人,她也没有哭过,今天班里还有四个小朋友没被接呢,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她没有得到贴画,所以我又向她强调了一遍,一次没有得到贴画也没关系,如果想得到贴画,就按老师的要求做之类的话。这次的反应明显没有上次强烈,出了教室就没再哭了,一会儿就到操场上开开心心地玩了。
再是上周五,我一进教室的时候,S老师就说:“告诉你妈妈,你今天为什么没有得到贴画?”然后老师就说,她今天带头不听老师的话,今天玩过滑梯之后,老师让排队回教室,她完全不听老师的呼叫,自己一个人往教室里冲,然后后面的小孩一个个都跟着她往教室里冲。但是这天没有得到贴画的她看到我时并没有委屈地哭,还很开心的样子,回到家,她还主动对我说:“没有得到贴画也没关系。”我问她,今天老师批评你了吗?她答非所问地说:“我今天高兴。”她的脸上真是的洋溢的满是高兴的神情,她一向是一个比较守规矩的小孩,这偶尔地使使坏给她带来了这么大的快乐,所以我不强调她听老师的话,不想让她为了得到贴画而缩手缩脚,所以会更加向她强调“如果不想按老师的要求做,就不要在意有没有得到贴画”。现在,她能淡定地对待老师的贴画,似乎我的这句话起作用了,这是我希望看到的,但是这样的引导正确吗?她是不是从此就不遵守老师的规矩了呢?她是一个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尽管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在意过她有没有得到贴画,而且家里也有成套的她喜爱的喜羊羊贴画,但是她就是那么在意老师奖的贴画,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她淡定对待老师的奖惩,但是又不能矫枉过正,这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