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也是幼儿常见的情绪。宝宝愤怒的反应,往往是由剧烈到缓和,由直接到间接,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儿时期的愤怒不发则已,一发总是来势汹汹,不能抑制。全部身心受到激动,两手摇动,两脚乱踢,满面涨红,大声哭叫。这时候的愤怒的原因基本都是生理原因,例如,生病、疲倦、饥饿、睡眠不足等,儿童不愉快和恐惧都会导致愤怒。在0~1岁的阶段,妈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及时满足他的需要,再用身体的安抚来平息孩子的愤怒,抱着孩子,抚摸他的皮肤,用温柔的言语安慰他,都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不要因为烦躁而对孩子置之不理。
情绪符号三:恐惧
宝宝们一般生活在很少会引起恐惧刺激的环境中,他们大多都受到保护,但儿童仍然学会了害怕某些东西。惧怕大约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发生。这是由于突然遇到强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发生的情绪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惧怕是习得的,如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孩子会有似乎是惊怕的反应,父母无需紧张地用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去保护孩子,只需要轻轻地抱住孩子,用言语给他解释那是什么声音,就可以了。另外,害怕陌生人正是这时期惧怕情绪的突出表现,随着成长,慢慢会有所改变。
正确应对宝宝的情绪:
积极情绪的回应
要注意,在初期,孩子情绪模式的形成几乎是照料者情绪的翻版,所以,妈妈要即时地作出积极的情绪回应,这样宝宝会体验到更多的开心。
高“敏感性”的建立
这里的敏感性是指母亲在照料过程中的注意能力。对宝宝喜怒哀乐的感受能及时地感觉到。哭、笑以及各种宝宝的肢体语言和表情都是各种不同的信号,妈妈要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孩子在表达什么样的信息,然后可以给予对应的处理。这对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及时满足需要
在0-1岁的过程中,主张妈妈及时地给孩子各种满足,包括生理的满足(哺乳、清洁、睡眠等),还包括心理上的抚慰。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听惯了心跳,喜欢和成人皮肤有温暖的接触,所以不要怕娇惯孩子而不去做,在宝宝感到不愉快的时候,拥抱、抚摸、唱他熟悉的歌曲都是很好的办法。
建立良好的依恋
从7个月开始,宝宝开始出现了依恋亲近的人的依恋情绪。孩子最喜欢和亲近的人接近,这样的接近会给宝宝带来舒服、愉快和安全的情绪。当亲人一旦要离开,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依恋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妈妈在这个过程中能做的就是细心的护理,用身体接触孩子,如抚摸、搂抱、摇晃等,孩子感受到这些触觉和运动觉的刺激,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孩子的愉快情绪中枢的发展。孩子的回应也能促进对其本身的爱和进一步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