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个月:语言,攀爬和行走
但是,攀爬的情形就不一样了。宝宝似乎受到了强烈的渴望和本能的驱使。爬到我腿上之后的第二天,她花了好长时间非常投入地爬上了一个门槛,然后背朝门槛滑了下来。再后来一天,她捉住椅子慢慢地向前移动。小家伙竭尽全力(当然,她妈妈的手就在后面,没有谁会疯狂到让一个婴儿自己爬楼梯而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把自己拖上了楼梯,时不时奋力地哼哼着,每爬上一级都显得很满意,其间滑下来了一两次,但却毫不气馁地爬上十五级台阶,到达了楼梯平台。在那里,她扶着楼梯护栏站了起来,犹豫了一下,先是试图往下爬,然后,又笑着爬过平台,又往上爬了五级台阶,爬到上一层的时候,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声。她甚至野心勃勃地看着顶楼楼梯并开始往那里爬,不过,旁边敞开的门诱惑着她爬到了一个房间里去探查,而忘记了楼梯的事情。
在这个月剩下的日子里,每次门一开,宝宝就会手和膝盖并用去爬楼梯。每天都要爬上去几次才满足。因为周围的人都相信让她自行其事,只要在一旁保持警惕确保她的安全而不是阻止她是有好处的,她很快就成了攀爬的行家。她还会对任何高耸的似乎能爬的东西——盒子、椅子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发起突然袭击,远远超出了她目前的能力范围。她似乎对向上移动有着一种盲目的冲动。
在走路还不自然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利用这种攀爬的冲动和把脚和膝盖放上去再把身子拉上去的这种不教自会的技能呢?我搜索了各种能找到的记录,结果显示,我们的宝宝并不是一个例外。如果让宝宝自由发展,他们在行走之前总是会先攀爬。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行走会被人为地提前,而攀爬则会被禁止。
我们怎能不怀疑在远古时代曾有这样的一个时期——宝宝生活在树上的祖先就是站在一根树枝上,攀着另一根树枝保持平衡的呢?他们在树上抓着上面的树枝,沿着底下的树枝走动,到地面上又恢复四肢爬行。宝宝移动的整个过程显示了以下这些情况:与生俱来的强壮的手臂和善于附着的手,甚至从坐立的时候就出现了的拔身向上的强烈冲动、抓着上方的物体开始站立的固定模式、爬行缓慢而不确定的发展,仿佛先祖们曾经几乎完全是树居的,而不曾有过四肢奔跑的阶段。
树居的动物依赖森林的美食——水果、坚果、鸟蛋和鸟类——为生,比起在地上漫游的种族来说,营养更加充足,但这还不到故事的一半。树上的母亲们不能把他们的宝宝藏在一个窝里不管,树上的宝宝不能早早地就到处乱爬,像其它动物的幼兽一样——他们的住处不太安全。除了母亲的怀抱,他们无处可去,这样的宝宝必须被抱着,带到四处,比起地上的宝宝来说,要受到更长时间的保护。那就是我们的祖先可能想到的树居生活的障碍——无助的宝宝。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所看到的那样,正是那种漫长而无助的婴儿时期给了头脑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变成了人。
我们的小姑娘十一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可以独自站立任意长的时间了,尽管要到下个月她才感觉到能完全站稳。她可以轻松地在楼梯上爬上爬下。牵着她的一只手,她就能够走路,但她不喜欢这样,爬行仍然是她到任何地方去的主要方式。
她对语言的理解有了很不错的进展,因为她对于指令表现的相当顺从。所以,我只要发出“指指玫瑰”或“把书给姑姑”之类的指令,很容易就能弄清楚她是否知道一样东西的名字。因此,我能列出一个关于她知道的单词的可信的单子:51个人名和事物名、她以服从的方式证明她懂得(“给”或“坐下”之类)的28种动作名称以及几个诸如“那里”或“都没了”之类的副词性表达,总计为84个。她还能理解这些词的简单组合,比如“把露丝的鞋给妈妈拿来”,常常在她并不懂所有单词的情况下,还能很机灵地猜出句子的意思,警觉地理解我们的动作。
至于她自己的语言,她自己那一小套口语词汇几乎不怎么用了,正如我所说的,那些只是一些感叹而已。和我们交谈的时候,她用的是一种相当生动而精致的语言,由嘟哝、叫喊和动作构成。她会指着她父亲的帽子,央求到得到它为止,然后爬到他跟前递给他,一边急切地看着他的脸,或者站在他旁边试图帮他戴上,等他戴上帽子后,她又会向上伸出她的手臂要求他抱她起来,然后就指着门哄着他带她出门。一边发出请求的声音,一边把手帕递过来,表示想玩藏猫猫游戏,或者拿着一个口哨,要她爸爸吹响,拿着一个陀螺,要爸爸为她旋转。被抱到花园去或者带着乘车或在房间里到处爬着探查研究的时候,她会持续地发出极具戏剧性的表达兴趣、快乐、探究、逗乐、渴望的一连串声音。尤其了不起的是,她对于同意不同意、赞成、否定和请求都能区分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