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步—走!

儿童资源网

宝宝,起步—走!


  就蛋白质而言,宝宝每天需要23克左右。这个时候要让宝宝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品。纤维素食品是饮食平衡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消化食物和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因此对学步儿童非常重要。
  但是,含纤维量多的食物可能会给小儿娇嫩的消化道带来刺激,因此没必要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补加纤维素食物。从面包、馒头、大米及其它谷类和水果、蔬菜中,就可获得足够量的纤维。含粗纤维的粮食有玉米、豆类等,含粗纤维较多的蔬菜有油菜、韭菜、芹菜、荠菜等。
  专家忠告
  若让宝宝使用学步车,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步车适用于7-18个月的孩子。过早使用,会影响宝宝其他运动能力的阶段性发展,比如宝宝没有经过爬的过程,就直接过渡到了走;宝宝能独立行走后,不要再使用学步车。
  2、宝宝放在学步车里的时间,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此外,由于宝宝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练步时间长易形成扁平足。
  3、学步车最好在室内使用,远离火炉、插销和热水瓶、餐具等危险物品,忌在门槛、楼梯附近、高低不平的场所使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4、不要让学步车成为孩子的临时保姆,宝宝乘坐时,妈妈不得离开。
  5、调节好学步车座垫的高度,以免宝宝摔出去。
  6、学步车本身要卫生、牢固。要让婴儿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学步车的各个部位要牢固,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
  八字脚并不可爱
  看到美丽的小天鹅,迈着八字脚,翩翩起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美、高贵。现实生活中如果迈着八字脚走路,那可太难看了。
  八字脚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内八字”的人行走时足尖相对、足底朝外。“外八字”的人则相反,足尖朝外、足底相对。
  八字脚的形成原因还要从幼儿开始学步时谈起。有的妈妈拿会走路的早晚来衡量宝宝的聪明与否,于是就急于让宝宝学走路。由于宝宝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脚部力量不够,学步及站立时,双脚便自然地分开,使脚底面积加宽以增加力度来防止跌倒,结果产生双脚自然分开的姿势。
  让学步期间的宝宝穿硬质皮鞋就不科学了。由于小儿足部骨骼软,脚踝部力量弱,皮鞋又硬又重,宝宝有一种“带不动”鞋的感觉,久而久之,便扭曲了步态。提醒妈妈们,学步期,穿布鞋是最佳选择。
  由于宝宝体内缺钙,骨骼本身的含钙成分就低,再加上行走和站立时对骨骼的压力,容易使双侧骨髋关节出现向外分的现象,形成“外八字”脚。所以,妈妈要注意,不要让缺钙的宝宝早学步,及时供给孩子充足的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多去户外活动,预防佝偻病。
  如果发现宝宝走路时出现八字脚,要及时矫正。先给宝宝摆正步型,然后教他踏着节拍迈步,或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教孩子沿直线走,步伐由小到大,由快到慢,直线的距离可为8-10厘米,宝宝行走时要注意膝盖的方向始终向前方。这种方法每天锻炼2次,坚持下去必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