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随意运动,多为无规则、不协调的动作,不能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
2、仰卧位时,头转向一侧占优势;以颈直反射姿势为主。表现是:头大多转向一侧,同侧的上下技伸直,对侧的上下技屈曲;安静时可见到不对称的颈紧张等无条件反射。
仰卧位时,臂部高耸,两膝关节屈曲,两腿卷缩在下方;头转向一侧,脸贴在床面上;如将孩子侧转的头移至中线位置,逗引举头,有时面部会刚好能离开床面;如果小儿手臂放在胸下不动,两腿有时会作交替蠕动。
坐位时,拦腕坐起,小儿头向前倾,下颏靠近胸部背弯曲呈“G”形。如握住孩子的双手,边逗引边轻拉坐起时,头明显滞后。
俯卧悬空位时,成人用手托起孩子的胸腹部,头及下肢经常下垂到躯干的水平以下,呈倒“U”形。
握住小儿腋下将其直立使其足踩在桌面上,引起下肢屈曲然后伸直,类似迈步的动作向前迈步时,由于内收肌的作用,一只脚常绊住另一只脚。(即步行反射)
手经常呈握拳状,用拨浪鼓等玩具触碰手掌时会紧握住拳。清醒时,两手以握拳为主(拇指放在其他指的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