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应先了解孩子的病征
在描述孩子的病情前,爸爸妈妈应简单了解孩子出现的病情有哪些表现。比如,如果孩子拉肚子,那么爸妈首先要知道每天拉几次,是糊状还是水状,有没有便中带血或脓,可能的话,可收集排泄物带到医院化验检查。如果孩子发烧,不要只对医生说“发高烧”,要说明“烧到多少度”,如果吃过退烧药,还要说明吃药后是否体温降下来了,这些才是医生最想了解的。
4回想孩子生病前后是否有其他症状
当然,爸妈除了向医生诉说孩子一两个最明显症状之外,最好也能回想一下孩子生病前后或同时,是否曾经出现过其他症状。比如,孩子拉肚子前,有没有呕吐,或是发烧前几天有没有咳嗽、喉咙痛,还是发烧后几天身上出了疹子??这些都需要父母多花心思记在脑中!
5爸妈应多观察孩子的活动量大小
“活动力变化”常是判断宝宝生病的重要因素。因为孩子不懂得假装,所以得病后的不舒服会明显反映在活动力的改变上。因此,爸妈应多多观察孩子日常的活动力情况,比如,精神状况如何,孩子的作息时间和平常食量多少,一旦掌握了孩子健康时的情况,那么就能很容易地比较出生病时的不佳状况了,大部分疾病的表现都包括精神和食欲不振,这都需要和平时的表现做比较。
6是否曾带孩子到其他医院就诊
有些家长在到这家医院就诊前,可能已经先到其他医院看过了,或者自己在家吃过些药物了。因此,爸妈应主动告诉医生这些情况,包括目前服用的药物,服用了多久等。细心的家长还可以提供正在服用的药物处方给医生参考,以避免同时服用两位医生开的药,发生不良反应或重复用药。
7家中其他成员是否出现类似的症状
如果家中其他成员也出现类似的症状,就要主动对医生讲明,或在医生问诊时不隐瞒。比如呼吸道疾病容易通过飞沫传播,家中可能多位成员同时患病。
8孩子是否有特殊体质或药物过敏的情况
孩子的过敏史是十分重要的,比如青霉素、链霉素过敏,磺胺药过敏,或对花粉等生活环境中的东西过敏,或吃蚕豆后发生溶血等。总之,这些情况应及时向医生讲明白,有利于医生在诊断和用药上做参考。
有位医生说,她曾遇见过这样的家长,他们带孩子看病,可对孩子的情况一问三不知,追问下才知道家长平时不带孩子,只是孩子病了,“临时”跑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