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温
新生儿出生后要马上用柔软干净的温暖毛巾擦干身体,并用干净毛毯裹住。室内温度保持在23度以上,宝宝的体温也要保持在36度到37度之间,低于36度或超过38度都要及时查找原因。出生后的第一天,每隔4个钟头量一次体温,确保体温正常。若宝宝体温稳定,可将间隔时间拉长到6—12个小时。
2.滴眼
为了防止宝宝眼炎,在出生后就要使用0.5%新霉素或者0.25%氯霉素滴眼睛。如果眼睛的分泌物较多,则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2%硼酸棉球擦拭干净后再滴眼药。
3.体位
睡觉时,最好使用侧卧位,喂奶后应该右侧位,平时可以采用左侧卧。为了防止睡偏头,可以经常帮宝宝改变体位。仰卧在漾奶时容易发生危险,所以不太建议在喝饱后采用。新生儿可以不使用枕头,如需枕头时,枕头应该与肩高,绝对不能使用硬枕头。
4.冷暖护理
婴儿的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所以冬天的时候要保暖,夏天要降暑,季节变换的时候要及时地增减衣物。
5.居住环境
其一,室内要有适当的通风气流,同时还需避免过堂风。其二,不能受到噪音的影响,防止对宝宝听觉造成伤害。
6.保证睡眠
新生儿除了在喝奶时需要抱起,其他时间最好躺着。要保证每天20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由于固定睡姿会导致头骨变形,所以在宝宝睡觉的时候,要经常改变其睡姿。
7.皮肤护理
给宝宝换衣服时动作要轻柔,皮肤褶皱处需要用温水擦洗,大小便之后都要用清水清洗,并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擦干。
8.口腔的清理
宝宝出生时,口腔处、咽喉部位都会有粘液和羊水,家长一定要注意及时帮宝宝将这些液体清除掉。如果宝宝误吸这些液体,可能会导致吸入性肺炎。宝宝的口腔黏膜是非常脆弱、细嫩的,因此给宝宝清洗口腔时不能选择擦洗的方式。如果发现宝宝口腔中出现白膜,可能是鹅口疮,可以选择制霉菌素药水涂抹。
9.脐带护理
在脐带脱落前,每天可以用0.2%—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涂抹,再用消毒纱布遮好。脱落后,可不用纱布,但也要保证脐部的干燥清爽。一旦发现发红、有液体流出或者其他症状,应该及时向医生咨询。
10.特殊生理现象的处理
新生儿有“板牙”是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刚出生的女婴出现乳房肿胀、内阴道有血性分泌物或者粘液、身体部位出现色素斑、红尿属于正常情况。如果上述症状长时间没有消失或有其它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婴儿护理技巧
1.皮肤的护理
婴儿的皮肤是非常细嫩的,需要保留天然的油脂来保护皮肤。而肥皂具有脱脂效果,会把婴儿的天然油脂脱去,不利于保护婴儿的皮肤,所以前六星期只能采用清水洗。一般一个半月后,就可以使用肥皂了,但是在冲洗时一定要注意清洗干净,特别是褶皱处一定要冲洗干净。洗干净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吸干水分,否则容易导致发炎,还有就是绝对不能使用爽身粉。
2.眼睛的护理
将棉球蘸水并挤干,擦拭时从鼻梁两侧的内眼角开始,再到外眼角,动作要轻柔。每次擦拭都要勤更换棉球,最好擦拭完一只眼睛都就换新的棉球。
3.耳朵和鼻子的护理
耳朵和鼻子都可以进行自净,所以最好不要使用任何方法去干扰它们。里面的脏物尽量让他自己掉出来。在没有医生指示的情况下,不要妄自往宝宝的耳朵、鼻子内点药水,也不要给宝宝掏耳垢。如果宝宝耳垢较多的话,家长不放心的话,可以咨询一下医生。
4.肚脐的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在出生时就会立刻剪短,保留5-8cm的根部。几天之后,根部就会干枯脱落。为了让肚脐部位更快收缩痊愈,可以让这一部位多通通风,保持干燥。一旦发现肚脐处有发红、有液体流出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向医生咨询。有的婴儿会因腹腔内压力增高而患上脐疝,一般情况下两年内会自动痊愈,但如果不但没有痊愈还扩大了,那就要尽快就医了。另外,给婴儿洗澡不用等到脐带痊愈之后,只要洗好澡后将它彻底擦干就好了。
谨防婴儿护理误区
1.挤压乳腺
宝宝在出生后的第3天起可能会出现乳房轻度肿胀并分泌少许乳汁的现象,7到10天时这种情况最严重。这是由于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母亲过多的雌性激素造成的,男女都有,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2—3周就会消失,千万不能挤压,否则容易造成乳腺炎。
2.误将生理性黄疸当肝炎
“生理性黄恒”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2—3天开始出现,在一至两周内消失,不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只要在10天左右消失的黄恒,就不是肝炎。早产儿黄疸持续到14天才消失的原因是:
(1)婴儿体内的红细胞破坏增加,导致间接胆红素增多,进而促使皮肤发黄。
(2)由于婴儿刚出生,肝脏器官产生的酶活性不强,间接胆红素无法有效地转化成直接胆红素从体内排出,造成学业中间接胆红素的浓度升高,从而造成皮肤发黄的现象。
3.错弃初乳
初乳是妈妈在产后12个钟头内分泌的乳汁,颜色较黄、较清淡。由于初乳的特点,很多人都把初乳错以为坏乳而弃掉。实际上,初乳所富含的免疫球蛋白,能杀死例如百日咳杆菌、破伤风杆菌、大肠杆菌以及肺炎双球菌等,并且还能有效抵抗脊髓灰质炎以及麻疹。
4.担心宝宝脱发
有些宝宝出生时胎发非常漂亮,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地方就会脱发,这种现象属于正常的,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奶秃”。随着宝宝的长大,头发也会越来越好的。
5.四肢抖动是抽风
由于婴儿的各项器官都在发育中,脑部发育尚不成熟,在睡觉时会出现抖动、被惊醒的现象,也容易做出一些不自主、不协调的动作。这些家长都不比担心,随着孩子长大,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这种情况也会消失。
6.误将脱水热当感染
有部分婴儿在出生后的3到4天时可能会有一次过渡性发热,体温可能会突然升至39度,而且常发生在夏天。如果在补充水分后,体温在短时间内回复到正常区间内,便无需担心,更不需使用抗生素。
7.误擦胎脂
胎脂具有保温、护肤以及避免感染细菌的作用。在给宝宝擦拭身体时只需要把皮肤褶皱多的部位,例如腋下、脖颈、腿弯等地方的胎脂稍加擦拭,以避免皮肤糜烂,其他部位则无需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