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今年17 岁,她是一个优秀的游泳选手,而且品学兼优,在同龄人中显得鹤立鸡群。在现今世界,成为一个好的游泳选手并不会让别人觉得你一定能成功,但这确实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自尊和自信的标志。苏珊在学生会里也很积极,属于尖子生,如果将来她成为某个公司的老板,应该没哪个老师会觉得奇怪。
我会注意到她是因为她的父母,他们正为自己的女儿毫无道德和责任感的行为羞愧得“无地自容”,因为苏珊有一个长期的男朋友,他令她怀孕了。
当我与苏珊交谈时,有些东西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跟她父亲交谈时,我发现了一丝端倪,当时他拒绝跟我沟通,“我又不是怀孕的那个!”他坚持道,“你想跟我谈什么?她才是那个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人!”
我问苏珊上次听到爸爸说爱她是什么时候,她的脸色变得惨白,这个可爱的小大人看上去活像一个颤抖着嘴唇的小女孩。
“我不记得他这样说过。”她说。
“从没说过?”我问。
苏珊点了点头。
随着我们的交谈,我逐渐了解到苏珊投入的是一个同样需要感情慰藉的年轻人的怀抱,有趣的是,他比苏珊大差不多两岁,两人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但正如苏珊无法从父亲身上找到一样,他也没有从自己母亲身上找到。
抛开苏珊不幸和不良的恋爱习惯,她其实是一个在各方面都令父母感到自豪的人。但苏珊多年来都在父亲的批评意见下忍气吞声,他从来不提她的优点,但却从不会让她忘记自己的缺点。苏珊的生活逐渐混乱,她比其他孩子的年龄小,有时候会被他们欺负,她没有奋起反抗,而是默默承受。
苏珊从没有在父亲眼中获得赞许,所以当一个年轻人对她做出一些对她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时,她跟他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他恭维她,肯定她,令她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举足轻重,他们双方都找到了彼此的归属。
糟糕的父女关系能影响几代人。当女儿长大了,做了母亲,她跟儿子的关系也会变得很糟,这几乎是没有悬念的。如果母亲小时候被父亲没完没了地批评,无论她的儿子多么出色,都是远远不够的。他没有把房间收拾好,他的举止不够得体,或者他在学校里表现不够好。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孩子在各个方面都会被推着往前走,于是他会毫无疑问地把自己变成一个熟练的拖延症患者,以此来保护自己不被老妈的批评所伤害。这其实是一种情感自卫方式。“如果我愿意,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他宁愿这样告诉自己,也不会冒尽力把事情做好,但最后换来老妈挑剔的风险。
可悲的是,就算这个小男孩有10 个优点,其他家长也都在母亲前面称赞他,母亲也只会把目光投在两三个她儿子所不具备的优点上。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会一直自怨自艾,抬不起头。试想一下,他以后又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回头看看你和女儿的关系分析。你会不会为自己给女儿设计的高标准而感到内疚?你是不是常对女儿说“珍,你要这样做。你本来可以这样做”?
如果你有这种情况,不妨开始练习这样说:“我爱你现在的样子!”(在这里要向比利·乔a 说句不好意思)抛掉总是忍不住批评的习惯,写个纸条提醒自己,要多称赞和鼓励自己的女儿。
归属感很重要,这是人类的需求之一。孩子们需要归属感,问题不在于她们是否被归属,而在于她们被归属到何方。如果孩子们在家里找不到充分的归属感,她们就会到外面去找。她们可能会在体育团队里、在别人家里、在帮会里或者在男朋友那里寻找,总之就是在别的地方寻找。
如果你问我的女儿:“爸爸最喜欢你们中的哪一个?”我敢打赌她们会把你拉到一旁,悄悄地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但我肯定他最喜欢的是我。”她们都觉得自己是最被宠爱的那个,这正是我努力要达到的目标。几个月前,克莉丝结婚了,她送了一本《蝴蝶之吻》给我,这是一本歌颂父亲对女儿的爱的书,她在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后面还加了一句:“你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