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斗鸡眼都是玩具惹的祸

中国儿童资源网

宝宝斗鸡眼都是玩具惹的祸

  对于婴幼儿来说,不应该在固定的区域放置颜色鲜艳的物品,这样,孩子有了固定的注视点,就容易慢慢“看”成斗鸡眼。

  一、什么是“斗鸡眼”?

  斗鸡眼就是眼睛中间的瞳孔天生或人为的都朝中间靠拢,看起来就像两只鸡斗架一样,所以称为斗鸡眼,也叫做对眼。 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二、为什么“斗鸡眼”不会自愈呢?

  这得从主管眼球运动的肌肉和神经谈起。在眼球的外面有六条眼外肌,正常情况下,人们看东西时,无论朝哪个方向,双眼的运动都是平行一致的。由于肌肉的收缩是在神经的调节下进行的,看右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右转,看左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左边转,不会出现右眼往右,左眼不往右的现象。若孩子两只眼睛发育不一样,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为高度近视或散光;或两只眼睛远视度数差得太远;或幼儿从小就喜欢玩细小的玩具以及常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玩游戏,致使眼肌平衡失调,神经肌肉麻痹,这样就很可能发生“斗鸡眼”。

  所以,“斗鸡眼”若不及时治疗,神经肌肉的麻痹是无法自愈的。而且,因为一只眼睛长期内斜,患者不能使用这只斜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眼睛发育,甚至发生弱视。若不及时治疗,将来视力也难以恢复。“斗鸡眼”的孩子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所以看东西没有立体感,不能分辨东西的远近。例如在做针线活时,,线穿不进针眼;灌墨水时,笔插不进墨水瓶;拿细小的东西老是够不着等等,影响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三、婴幼儿最易发生假性内斜视

  内斜视的2大类型

  Type1 宝宝出生6个月之内就出现的先天性内斜视

  这种婴儿期即出现的内斜视,多半因为本身眼肌肉内外不平衡,导致内斜视,这一类内斜视的角度较大且明显。由于眼位过于偏斜,导致宝宝一直使用偏斜眼看斜侧的影像,因此约有5成的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也会合并有视神经发育不全的弱视。

  Type2 多半因度数不等的远视而造成

  远视眼的宝宝,看近目标时,必须两眼强迫对焦,因此造成两眼会聚,并向内拉扯内侧的眼睛肌肉,因而出现内斜视。这种情况多半出现在1~2岁之后,由于宝宝开始探索世界,使用短短的小手玩玩具、翻翻书,也开始看电视,对焦在近点目标的机会越来越多,父母也就发现宝宝内斜视的出现,越来越明显。

  眼球肌肉不协调造成斜视

  人类的眼球,外围有6条外肌一起合作,包括控制左右的水平2条肌肉,以及看上下的垂直2条肌肉和1对斜肌。其控制如设计精良的悬线木偶,当左右平衡上下协调时,眼会位处于正中位置;但当失去平衡时,则造成斜视。

  人类的两眼互动紧密,通过大脑中枢和脑神经,指挥两眼同时凝视某一特定方向或物体,以此构造出完整的视功能,完成比单一眼视力更高阶段的双眼视功能,如立体感、手眼协调等。

  假性内斜视婴幼儿居多

  假性内斜视多半出现在婴幼儿身上,因为他们脸型较小、鼻梁较扁,所以眼内侧之眼皮较宽,遮住了部分内侧的眼白,使家人误以为黑眼球偏内,出现斗鸡眼。这种状况,经过眼科医师以灯光照射检查后,确定两眼的光反射都落在瞳孔中央,便属于假性内斜视,多半会随着宝宝脸型的成熟,鼻梁的变挺而改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静观其变。

  视力检查项目

  1、以两眼交替遮盖法追踪眼位。

  2、以眼镜配合测量偏斜的角度。

  3、放大瞳孔后,检查屈光度数,确定是否有远视、近视、散光。

  4、察看眼底的神经发育。

  四、治疗“斗鸡眼”3法宝

  就诊前 当发现宝宝可能有内斜视,需要就医时,建议父母在带他就诊前,先帮他做好心理准备,让宝宝知道医师是友善的,并不会让他挨针、吃药。

  就诊当天 宝宝的健康状况应处于良好状态,不要有生病或心情不佳的情形,也请预留较多的时间,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与医师配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