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幼儿亲子游戏
"宝宝,你现在爬在枕头上,枕头在你的身子下面。"
"宝宝,你现在从小椅子的中间穿过,加油!加油!"
"宝宝,你现在从箱子隧道里面穿过,真勇敢!"
"宝宝,你绕过了充气娃娃的左边,宝宝真棒!"
当宝宝顺利爬到终点时,妈妈要及时鼓励宝宝。
注意事项
游戏开始时,不要设置太多的障碍,随着宝宝对游戏的熟悉,逐渐提高障碍爬行的难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一些棱角分明的物品(如尖角的桌子等)作为障碍物,以免宝宝碰伤。
躲藏游戏
适合对象:0至18个月BB
方法:
首阶段用毛巾遮盖妈咪或BB之头部及面部,并让他揭起毛巾。
第二阶段躲藏在BB身後或椅後,让他爬行四周寻找。
最後阶段妈咪用大毛巾或床单等遮盖""个身体,让BB寻找被遮掩的自己。注意游戏进行时需叫喊BB之名字,当BB找到自己後应亲亲BB之身体部位,或配以开心夸张之反应如"呱呱"等增加趣。
作用:藉著这种亲子交往之方式,协助幼儿建立与人交往的基本技巧。
"藏猫猫"游戏
如果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差,常常表现为容易分心,情绪表现有很多自发性,无法延缓满足,易冲动,具有攻击性。1岁以前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1岁后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力,如果大人经常和孩子玩"藏猫猫"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孩子的耐心。这个年龄孩子"藏猫猫"游戏的方法是:妈妈先作示范,预先找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如躲到门背后,不让孩子看见,然后学猫学狗叫,叫孩子去寻找,找到后互换角色,妈妈闭上眼睛,让孩子自己选择角落藏起来,孩子第一次也会选择妈妈藏过的地方去躲藏。这是妈妈可故意装作找不着,让孩子控制自己不出来,直到妈妈找到为止。妈妈要不断变换躲藏的地方,孩子就会想办法到妈妈不知道的地方去躲藏,但孩子不懂得危险,有时会藏在一些危险地方如大衣柜内等,因此做游戏前要同孩子讲明哪些地方危险不能躲藏。
宝宝扔东西也是游戏
宝宝的自发游戏--扔东西
1岁左右的宝宝经常会有这样的举动:总是试图抓住你手中的物品,得到之后非常珍惜地"研究"一会儿,然后把它扔到地上,同时嘴里发出"嗯,嗯……"的叫声,并伴随着期盼着你给他捡起来的眼神。你捡起来之后,他又挥舞着小手企图拿过来,拿到手之后,却并不珍惜,再次扔到地板上,然后又期盼着你捡起来。就这样--扔下去,捡起来,再扔下去,再捡起来……
有些妈妈会被宝宝的这种"戏弄"行为所激怒,粗暴地抱走宝宝或者拿走物品,有的甚至抓起宝宝的小手打几下,力度虽然不大,但生气完全写在脸上。宝宝的这种看似荒谬、重复的做法,实际上正是符合婴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称为自发游戏,而你对于婴儿自发游戏的干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宝宝的身心发展。
解析:宝宝为什么要扔东西
·符合宝宝的心理发展水平
游戏是由儿童心理特点所决定,各个发展阶段的宝宝,他的游戏行为总是正好符合这个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你别用成人的眼光与标准来衡量宝宝的做法,不要认为只有玩摇铃、躲猫猫等你可以接受并理解的活动才称得上是游戏,那种婴儿自己发展的,看上去可能不合常规的活动或许正是发展儿童创造力、想像力、思维力的最初源泉。
·感知世界,发展亲子感情联系
小婴儿的感知笼统而片面,认识肤浅而表面,他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是依赖于感知印象的,因此宝宝会通过不厌其烦、乐此不疲的重复同一种动作、同一种行为来加深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认知。这种重复动作联结着宝宝与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形成了一种互动,宝宝正是在这种重复的过程中发展着与你的亲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