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每个妈妈的口头禅。可是作为妈妈,你真的掌握开发宝贝智力的秘诀吗?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寓教于乐真的能实现吗?答案就在宝贝的小手上!在专家的指点下,其实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点亮宝贝智慧魔力的那个仙女!让孩子用双手去拥抱大自然!稚嫩的双手将创造奇迹!
妈妈们注意啦!动手多的孩子,大脑的活动也多,智慧自然更胜一筹。宝宝们幼儿期的动手经历越丰富,大脑的效率便越高,智力发展就更快。科学研究发现,在大脑皮层功能区中,双手所占的“地盘”最大,几乎占到全身的1/3,足见手和脑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神经联系,精细的动手活动成为大脑最初记录信息并对身体发号施令的刺激因素。因此“动手”绝对是一种有效的激活智力的方法,让宝贝更聪明的捷径。
宝贝发育触觉先行
良好的触觉刺激是宝宝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幼儿更会通过各种触觉游戏,主动探索世界,发育身心。相反,触觉学习不足则容易造成感觉及智力发育迟滞。因为触觉是人体最早、最基本的感觉,所以小孩子对于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疼痛舒适的认知要早于他们对颜色、味道和声音的认知,他们最初的笑与哭、快乐与害怕都来自自己小小的身体对于周遭事物的“感触”。
触觉体验=智慧储备
手中抱起一个球,孩子第一次有了轻重的概念;将球抛起又弹起,孩子见识到了有趣的弹力;玩水的时候,第一次认识了压力;在攀爬中,体会到内与外、高与低的空间概念。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以直观的方式认识了地球上这些永恒的原理,他们用小手发现和探索世界,同时锻炼自己的骨骼和肌肉、充实自己的大脑,这些对世界的最初探索都成为日后认知世界的智慧储备。
动手帮宝贝塑造性格
动手比听和看更能迅速调动注意力,很快就使宝贝们达到智力活跃的兴奋状态。平时你跟宝宝讲道理或盯着他们学习时,宝宝最爱出现的心不在焉都不见了!可见,动手对于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很关键。
特别是孩子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总能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认为自己很棒!很能干!从而增强自信,建立健康的心理及人生观。如果宝贝是和伙伴玩,通过合作与竞争,孩子们可以从这些最初浅的人际交往中认识到,别人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外界,别人的看法可能是正确的,于是孩子学会了宽容、欣赏别人,健全的人格也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儿童会在愉悦中不断地成长。
◎相关链接
开发宝宝触觉你应该这样
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亲密接触大自然和其他各种事物。
通过游戏或模仿现实生活,指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该年龄段的精细动作和生活技能。
对孩子的“破坏”行为予以分析并给予正面引导。
鼓励孩子在动手的活动中互相学习与帮助,学会合作。
在动手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规则,活动结束后学会正确洗手。
尽量让宝贝接触各种不同质地、形状的东西,以丰富他的触摸经验,锻炼手的抓握本领。
儿童触觉发展时间表
1个月内:双手握拳,手指很少张开;
半岁:能双手握奶瓶;
1岁:同时拿两样玩具,找眼前被盖住的玩具;
1岁~1岁半:翻书,指认书本的图片,叠二块积木,试叠三~四块积木,找藏在杯内的玩具,翻抽屉;
1岁~1岁半:翻书,指认书本的图片,叠二块积木,试叠三~四块积木,找藏在杯内的玩具,翻抽屉;
1岁~2岁半:玩过家家,叠九块积木,拼简单的图;
2岁半~3岁:收拾玩具,叠十块以上积木,画图,拼插积木块;
3岁以上:喜欢户外探索,用触觉感受水、沙子、泥巴、土、石头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