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吃饭,辅食添加不顺利。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会更容易出现不好好吃饭的问题。这是因为,人只有在面临挫折的时候才会想办法战胜困难,如果不面临挫折,就永远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母乳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最适合人体消化吸收,很少引起过敏,不会给胃肠道增加负担。可也正是因为母乳的这些优势,导致长期纯母乳喂养,接触配方奶或辅食都相对少一些的宝宝,整个消化系统的耐受能力、适应能力、应变对消化吸收具有一定挑战食物的能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因此,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尝试添加辅食时,胃肠道的不适感会更明显。此时如果妈妈没有耐心坚持,选择放弃,就容易导致宝宝辅食添加失败。
针对这个问题,妈妈除了耐心坚持,少量多次尝试辅食添加外。有些小的技巧或许也可以帮到你。添加辅食的时间不要放在两顿奶之间,最好成为一顿奶之前的“开胃菜”。喂奶之前,宝宝是最饿的时候,比较容易接受辅食。在喂奶之前先喂辅食,吃过辅食后,用奶补齐这一餐。
没有养成喝水习惯,在生病时会增加康复难度。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常常会遵循1岁以内不需要额外加水的原则,从日常水分摄入的角度,从母乳中获得的水分一般是足够的。但如果在宝宝遭遇发烧或腹泻等疾病时,就必须要额外补充水分。可对于平时没有养成喝水习惯的宝宝来说,要在生病时临阵磨枪学会喝水,是一件太难太难的事。
有妈妈可能会问,宝宝既然不喝水,生病时多喂几次奶是不是就可以了呢?事实上,奶和水还是有区别的。母乳也是食物,是需要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的。宝宝生病时,消化系统的功能就会减弱,需要饮食清淡并减少进食量以减轻胃肠负担。如果用增加喂奶次数的方式补充水分,反而是增加了宝宝的饮食量,且不说生病时食欲不佳的宝宝,是否会配合的吃奶,即使宝宝吃了进去,也增加了原本就功能变弱的消化系统的负担,对宝宝的康复未必有利。
因此,对于6个月以后的宝宝来说,在两次母乳之间尝试加一次水,让宝宝养成喝水的习惯,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