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儿童资源网

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因感染登革热病毒所致,常见症状为发热、皮疹、出血等,一旦确诊此症应立即隔离诊疗。那么,登革热的发病病因是什么?登革热会传染吗?登革热疑似患者应进行哪些检查?如何防治登革热呢?

  什么是登革热

  这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及潜伏期患者,传播途径主要为伊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被传染。因其潜伏期大约为5~8天,又被称为“五天热”,潜伏期过后,患者迅速表现出异常症状,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登革热会传染吗

  登革热会传染,但是这种传染并不会从一个患者直接传染给另一个患者。登革热的传染源是已经感染登革热病毒的患者,包括轻型和隐性患者。一般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感染性最强。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人体被这种伊蚊叮咬后,登革热病毒就会随着伊蚊的唾液进入人体,使得被叮咬者感染病毒。倘若患者在发烧初始或退烧阶段被叮咬,蚊子就有可能携带上登革热病毒,而在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会把登革热病毒扩散开。故一旦有患者被确诊为登革热,就应当立即实施隔离治疗。

  登革热的发病病因

  登革热发病的病因主要是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三个环节分别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因此,这部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传染源:传染源并不单一,既包括了人群中的已确诊患者与隐性感染者,还包括了携带有登革热病毒抗体的蝙蝠、鸟类、犬类等动物,其中已确诊患者的感染性在其发病后1-3天内处于最高峰。

  2.传播途径:登革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3.易感人群:在新流行区,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发病可能,青壮年为受感染的主要群体。

  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临床上,此症潜伏期为2—15日,平均6天左右。

  · 登革热

  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发烧尤为相似,症状主要集中在发热、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大致如下:

  1.发热

  突然发热,患者体温可很快升至39℃以上,且高温会持续2至7天。多为不规则发热,一些患者在第3—5天体温恢复正常,但1天后又再次上升,此种情况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

  临床上,孩子发病较慢,热度也较低。同时常有身体疼痛情况,比如头痛、背痛、肌肉关节疼痛、眼睛痛等。也有可能出现过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此外,面部、眼结膜发生充血,脖子和上胸部皮肤泛红,还会有相对缓脉状况。

  2.皮疹

  发病后2-5天时出现,最先开始于手心、脚底、躯干或者腹部,然后会扩散到颈部和四肢,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在脸上。具体皮疹类型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等,有轻微刺痒感。也有少数病例皮疹发生在发热的最后一天或者退烧后,部位主要是脚、腿、背后、脚踝、手腕背面、腋窝等处。此时出现细小淤斑,一般在1-3天之后褪去,可能会留有棕色斑块,但不必惊慌,这些斑块正常情况下会与高热一同消失。

  3.出血

  此症状往往出现在发病后的第5-8天,五成患者会出现出血现象,但是出血的部位和程度不尽相同,例如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可全身淋巴结轻微肿大,且轻触时有痛感。

  5.其他

  还可能出现肝肿大症状。发病后病人感觉虚弱无力,完全病愈一般需要几周的时间。若病重在发病后3—5天会有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意识障碍等脑膜炎症状,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出血性休克。一般病情发展很快,可致使患儿有性命之忧。

  · 登革热出血

  1.休克

  一般会出现在发病或第2—5天,持续时间为12—24h。在此期间,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身体发冷、面色发白、体温下降、呼吸快且紊乱、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甚至无法检测等症状,还可能有脑水肿、昏迷等情况。若未能得到即使抢救,患者2—10h会死亡。

  2.出血

  出血倾向也很明显,一般出血部位是鼻子、皮肤等,还有大面积淤斑症状。此外,有可能出现呕血、便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登革热的检查

  一旦有患者出现此症疑似症状,需立即就诊隔离。需进行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项:

  1.常规检查

  ·周围血象检查

  发病后,首先白细胞数量随之变少,特别是处于出疹期时此情况非常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以此同时出现核左移,还会有异常淋巴细胞,待退烧1个星期后血象便可恢复正常。

  ·尿常规

  有可能会出现管型,通常情况尿常规会检测出少许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

  2.病毒分离

  医护人员首先要抽取患者血液,然后再进行C6/36接种,之后分离出病毒,接着做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最后根据结果做出判断。

  3.血清免疫学检查

  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当检验结果显示阳性时则可确诊。若是在血清处检测出病毒抗原,也可作为明确诊断依据。

  4.反转录“RT-PCR”检测

  一般认为早期快速诊断和血清型鉴定时使用患者血清中登革热病毒的RNA 进行检验,因为RNA的敏感性要高于病毒分离。但是这种方法对技术人员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在特异性和可重复性方面还需要做出一些改进

  5.其他

  由于患者自身的情况不同,患者发生登革出血热病例时还有可能出现血液浓缩,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解质失调,血白蛋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等检验学变化。各种凝血因子轻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轻至中度增加。

  如何治疗登革热

  医学医药行业目前并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病原治疗,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根据各临床表现做出对应治疗措施。

  1.降低体温

  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出现持续高热,此时应首先对病人进行降温,比如冰敷、酒精擦拭降温等物理降温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应慎重使用止痛退热药物。若病人持续高热不退或者毒血病情严重,可以使用少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比如口服泼尼松,但应该控制使用时间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