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孩成为小胖墩。儿童肥胖会带来很多疾病,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正是家长所担心的。那么家长们有没有分析为什么孩子会成为小胖墩呢?
一、爸爸酷爱吃甜食 孩子容易变胖墩
晚报讯 现在,很多孩子是“小胖墩”,家长们、专家们在积极寻找原因时发现,如果孩子的爸爸酷爱吃甜食,那么孩子出生后成为小胖墩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根据相关报道,通过果蝇和老鼠的研究来看,如果在它们的饮食中增加糖类物质,可以通过影响胚胎基因表达的改变,导致后代肥胖。而从人类来看,由父母传递(遗传)或存在于子宫环境的各种因素可以影响后代的新陈代谢和体型类型。
随后,记者请教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泌尿男科潘连军主任,他说,如果从备孕开始,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就偏爱高糖饮食,那么孩子出生后成为小胖墩的可能性比正常饮食的父母所生出的孩子要大很多。
其实,预防小胖墩最终的方法之一,就是控制饮食。而这些都要从爸爸开始备孕时做起。及时干预,可以减少巨大儿及儿童肥胖的发生,对孕母有益,对于孩子更是受益终身。
二、隔代抚养的孩子容易变成小胖墩
最近,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流行病学研究人员指出,由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容易变成小胖墩 [1]。该研究发表在2015年6月份的《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杂志。
研究人员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南方两个城市随机抽取1-3年级的497名儿童,调查孩子的行为习惯,测量身高体重评价肥胖情况,了解祖父母在他们成长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同时进行访谈研究,主要涉及孩子的父母、祖父母、老师以及学校周边的食品零售商贩。
研究表明,祖父母存在许多不正确的养育知识、态度和行为。比如他们认为肥胖相关慢性病只会发生在成年人;食物中的能量/脂肪越高,代表食物越有营养;孩子肥胖表明照料的好,养得健康;溺爱孙子(女),不让他们做家务,满足孩子的各种零食要求。这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在祖父母与父母之间,以及祖父母与学校老师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即父母和老师较少存在这些错误观念。研究进一步表明,与父母养育为主的孩子相比,祖父养育为主的孩子更容易饮用碳酸饮料和食用不健康的零食;同时,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2倍多。相似的结果在香港[2]和南亚[3]也有报道。
在中国,祖父母的许多错误观念和态度主要源于他们的童年时期正是中国处于经济落后,饥寒交迫的年代。在那个时期,苗条或偏瘦被认为代表着贫穷和不健康。另外,中国长期以学习成绩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使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祖父母主观上出于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参加家务劳动。
非正式养育(以祖父母为主)在世界范围内的正在成为社会流行趋势。在中国的城市地区,超过一半的家庭由祖父母较多时间看护和养育孩子。年轻父母或许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或许由于工作太忙,常常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长辈,因此把孩子的饮食决定权也相应地让给了长辈。如果隔代抚养的现实不容易改变,将来应该将重点放在帮助老人纠正错误的养育知识、态度和行为,强化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主导作用,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三、三类宝宝容易长胖
1、爱吃零食的宝宝
孩子们都难以拒绝零食的诱惑。孩子爱吃零食,有些家长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常常是默许孩子吃零食的。我们也都知道零食中有很多添加剂,大部分都是垃圾食品,对孩子健康存在很大危害不说,甚至还会让孩子因营养不良而出现虚胖,就是说虽然孩子看上去是个小胖墩,但实际上身体状况一点儿也不好,动不动就感冒生病,没跑几步就喘不过气来,身体素质非常差,因此,别让太多零食铸就虚胖的宝宝。
2、不爱动的宝宝
在父母的眼里,宝宝吃了睡,睡了吃那是最好的,这样子的宝宝吃得多,长得快,肉肉的可爱极了。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是,孩子不运动,吃了睡,睡了吃,一不小心就会长成了小胖墩。吃上一身肉简单,要想瘦掉一身肉,那可就是件麻烦事。况且,宝宝长了一身的肉,也非常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因此,适当运动有助于体内热量和脂肪的消耗,不易引起儿童肥胖。
3、爱吃快餐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