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大学儿童心理雪茄艾尔坎解释,对孩子施压以让他吸收资讯,是对他传达了一种讯息,那就是他必须透过表演来获得父母的认同,而这可能伤害天生原有的好奇心。
新一代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将焦点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
乔治华盛顿大学儿童心理学教授葛林斯本认为,“感情能力不只是未来发展亲密关系与信赖的基石,也是智能与许多认知能力的基础。在孩子不同的发展时期,感情能力都扮演主导的角色,学习与认知技巧则是跟随其后。即使是数学能力,表面上看来是与个人无关,是绝对属于认知技巧的领域,其实也是透过感情来学习。例如:‘很多’,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指的是超乎他所预期的;很‘很少’,是只比他想要的还少。”
这实在是有道理的。想象你自己的学习经验,当你对一件事情充满热情的时候,你的学习效率有多高?再比较一下,当你只是被要求去学一件事物的时候,你的学习效果是不是就差多了?
热情是感情的燃料,发动认知能力的学习引擎。
所以,现在的问题变成,不是“要选择哪些玩具或书籍让我的孩子变得聪明一点?”而是“我该如何和孩子互动,以激发他对所处世界的热情与好奇?”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你在阅读各类育儿专家的育儿指南时,心中记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就如葛林斯本所建议,要把这些育儿指南整合来看,并以孩子的感情发育为中心,这就好象要训练一个优秀的棒球队,而教练就是“感情”。因为感情能力会告诉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动他的手臂、发出声音、微笑或皱眉,看看整个心智团队如何一起运作。
这不但让你更清楚知道如何和孩子建立感情联系,也可以让你对孩子的其他问题,例如腿部肌肉发育的问题、听力的问题,更敏锐。
新观念二:两个月大的婴儿不只是会哭闹的动物
婴儿如何认识他所处的世界到现在还是一个谜,但新的理论正挑战着传统的说法。
旧想法
直到现在,许多幼儿发展专家还认为,婴儿从初生到两个月还不具备社交、认知的能力,也没有这些需求,他们认为初生儿只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循环,例如:睡与醒、白天与黑夜、吃饱了或饿了、哭闹等等。这些专家甚至称这段时期为正常的孤独期。当然,婴儿会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认为婴儿只是针对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觉、触觉而做出反应。
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