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
孩子的语言明显变得更为复杂,因为他言谈中开始加入他所知道的音节,并用类似句子的短语把它们拼读出来,因此,他会借用成人说话时用的升调和降调说:“妈妈??啊??爸”。一旦他开始发出类似这样的声音,专业上称作隐语表达,你应该知道他就要开始说话了。
●10~11个月
在这段时间的某一天,孩子也许会说出第一句“真正”的话。最初蹦出的那几句话纯属生理现象而不是运用智力把实物和语言结合的产物,他所选择的那几个词语必定是对他至关重要的东西的名称,如:妈妈、爸爸、狗、猫、杯子、球等等。
简化单词拼读
从咿呀学语到说出准确的单词是个不小的飞跃,它意味着孩子的言谈已经由发出一串笨拙的声音转变为有计划性的、经过思考的、能自由支配的语言。此外,为了让别人明白,言谈必须具有某种次序,这一切对孩子来说太复杂了,所以孩子早期言谈中的拼读经常被简化。
汉语发音与英语有所不同。对中国儿童来说z、c、s的发音难度最大,常说成zh、ch、sh,反过来他们又常常把zh、ch、sh说成了z、c、s;r与zh、ch、sh同属翘舌音,部分儿童要到4岁才能说清楚。还有很多儿童把“n”说成“l”,“g”说成“d”,因此“奶奶”变成了“来来”’“宁宁”变成了“玲玲”,“哥哥”变成了“得得”。有的孩子则正好相反。
帮助孩子谈话
●孩子最早学会的一类词是识别物体名称的说明性词语,因此,在和孩子谈话时,你应有意识地强调物体的名称并多重复几遍。当你给他喂饭时,一边不断重复“饭勺”这个词,一边把食物放在饭勺上,然后用舌头把饭勺上的食物舔光。你尽量不要用代词,比如应该说“我去把你的外套拿来”,而不说“我去把它拿来”;应该说“球在这儿”,而不说“它在这儿”。孩子正忙于学习把他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因此,你应该经常称呼他的名字而不要简称“你”,比如说“明明是个好孩子”“明明的鞋子在哪儿?”
●你不应对孩子的发音要求太难确??在他能说得很好之前,如果他不能正确地读出某个单词但你却叫白他的意思,那么就不要坚持让他必须说准确,否则,他只会有挫折感。
●你应该努力去理解那些他自己发明出来的词汇或读错的单词,若是他想把某些事解释给你听,你必须想象出各种可能后才能理解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在你们交流的过程中,一旦你弄懂了他的意思,他的快乐将无以伦比,这时,你要鼓励他继续努力。
●你要常对孩子描述和介绍那些确确实实摆在你们面前的东西,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你对他重复某个单词,而他也能看到、抓到、摸到、玩到这个物品的话,那孩子就会把这件物品和你所说的话联系起来,所以,当你和他一起玩球时,你就应尽量多重复几遍“球”这个词,把球的特征解释给他听??即:它是圆的、能滚动、能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