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思考、有能力,就一定能学好、做好?
我们很重视孩子的思维训练,觉得只要孩子智商高,有足够的能力,就能学习好,能做出好成绩。
但是,我们常常发现,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并不是智力有问题,也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学习的动力,不愿意学。那些社会上成就平平的人,也并不一定是不够聪明,而往往是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把事情做好。
即便一个人的智商再高,但是如果他不肯把自己的高智商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也不可能做出好的成绩。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开关机制”的作用。
父母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想知道: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爱学习、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呢?
不让孩子承受生活的压力,他就能安心、努力地学习?
我们有不少父母,是从困难和逆境中过来的。我们自己曾经边学习边为家庭分担着生活的重担。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决心为孩子承担一切,让他能够安下心来专心学习。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并不见得如我们所愿,能专心地承担起努力学习的责任。他们甚至觉得要他们学习,简直是让他们去做天底下最苦的差事,他们甚至会说宁可去做乞丐,也不愿意上学,真正能把父母们气死。
当然,现在的孩子们不爱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他们不了解真实的生活,仍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他们真的了解乞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也许他们心目中地乞丐,就是《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他们真的知道自己养活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吗?真的知道有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吗?因为我们的关爱,这些真实的生活已经离孩子们太远太远了。而没有为生活承担过任何责任,是不会真正懂得生活是怎么一回事的。
当孩子真正了解了生活,真正懂得如何承担生活的责任的时候,他们会知道应该怎么做的。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在学校里有很好的学习机会却不好好学的学生,一旦工作后,往往比在学校的时候更有学习的自觉性和动力。有了切身的需要,就会有动力。
专家观点
· 要让孩子有承担责任的体验,这些体验能够让他们获得真正的成长。
感受实录
逃学,是为了替家里干活
我生长在农村,从小的时候起,放学后就要割草、养兔子,为家里分担生活的压力,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和父母一起支撑家庭生活的责任感。
我上学每个月要花10块钱。我的母亲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挑着油到集市上卖,挣着每斤油1分钱的小钱,来供我上学。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何等的艰难。记得我还只有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下了决心,要帮着家里挣钱,同时也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那时候,我会偷偷从学校里“逃学”出来,回家帮助父母干活。我觉得,生活就是这样。
5角钱买来的小猪崽
有一次,我和父亲到集市上卖完猪后,看到别人正要扔掉一只受伤的小猪崽,就用5角钱买了下来。我对小猪特别好,为了给它做“营养配餐”,我到小河里去捞小鱼小虾;它生病了,我特别上心地照顾它,居然把这只险些被人扔掉的小猪养到了50多斤。我们常常说孩子们习惯于“不劳而获”,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自己付出努力获得了回报,而这正是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