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孩子缺什么

儿童资源网

城市孩子缺什么


  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定性城市孩子未免有点苛刻。但某部分孩子的缺失,却的确需要我们去思考。

  城市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城市里的孩子一切事务全由大人包揽,不要说劳动,起码的家务也很少去做。他们唯一做的事,是给大人增加一些安慰或乐趣。人类的进化得出一个结论——劳动创造了人。不劳动,人类进化减慢。成天被人侍候,四肢功能很难发展。上大学时,家人陪送,入学报到点人山人海,服务条件比五星级宾馆还要好。有个新生,父母忘了给她挂蚊帐,连续喂蚊子二个星期也无动于衷.军训时最早倒下的往往是城市孩子,他们平时少见太阳,少出汗,耐力自然不足,生存能力下降。我们在街头上,在校门口,随处可见用专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有的学校近在尺呎,七八十岁的爷辈挥汗或自己淋雨用车子推行,孩子成了大首长似的。日本人热衷于把孩子故意流放到荒原,孤岛上的用心良苦,从对儿童发育成长影响角度分析,不得不值的深思。照此下去,未来的人类是:头很大,四肢瘦弱短小,生活工作要凭借智能机器来实现人类的四肢功能。爬山或走路,城市孩子远不如农村孩子,也不如年长者。所以,城市孩子需要补钙和补维生素,大学里的洗衣生意非常火爆便是例证。

  城市孩子缺乏适应性。城市孩子只注意大人的眼色,却无法注意到变化不定的季节颜色,很难极致享受多姿多彩的童年。他们穿的是好衣服,住的是林立的高楼,隔绝于孕育万物的风雨和泥土,看不到地平线和日出日落的自然景像。他们群体适应性差,强调自我,不善与人交往,似独往独来之猎豹。每当走出家门,吃也不惯,行也不行,住也不眠。城市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在防盗门里成长,加上家长无度的保护,隔阻了与同龄人的交际,习惯生活在电视、电脑里,缺少自然空间的生存阅历,失去了许多天性和能力,早期教育、智力开发占据了时间和空间,一些在儿童期形成的天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培育,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发育受到挫伤,社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到头来,孩子以我为中心,排斥异己,娇横自私的角色突出,难以与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自然弱,弱的不能禁风。有位大学新生,无法适应校园居住条件,父母特意在外租房供其独居。从此,他从不与同学交往,集体活动也不参加,不过一个学期就患上了抑郁症而退学在家休养。溺爱的城市孩子像大棚里的植物,经不住阳光,受不住风雨。

  城市孩子缺乏综合知识。生长在农村里的孩子,经常与狗、猫,鸡猪牛打交道,平时还做力所能及的农活与家务,熟悉植物生长规律,亲近自然,许多书本知识容易体验并从中受到启示。而城市孩子久居“火柴盒”,不会用火烧饭,停电时不会用火柴点蜡烛,看不到蚂蚁和蜜蜂;天天坐甲壳虫样的汽车,却无法看到甲壳虫的真面目;天天听到机器轰鸣声,却听不到小鸟鸣叫与溪水欢笑;可随时在商场里买到糖果,却不能享受爬树摘果子的乐趣;可随意说出品牌的名称,见到实物却摇晃着头;过度享受城市生活,却失掉了的坚毅和创造的品格。往往好多孩子在膨胀的城市里长大,噪音、空气污,使的眼不明,耳不聪。孩子一生下来,就一直牵在大人手里,就像藏在育儿袋里的袋鼠,依赖性过高,独立能力就差,虽拥有知识,但应用困难。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知识不全面,素质也提不快。有位二十有几的姑娘年年吃那可口的杨梅,有次上山去采,看见梅农在树下挖土清理杂草,她好奇地问老农:今年地里怎不生杨梅了?老农感叹道: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晓得享受。沒有见识过农村,怎能津津有味欣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韵味呢?你拼命叫孩子节俭,他们头脑中可能连概念也沒有。有体验,才能感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