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告诉女儿:“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如果你能背诵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我就给你买。”为了早日得到笔记本电脑,女儿每天起早贪黑地背起书来。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就将30篇英文励志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俞敏洪最后兑现自己的诺言,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拿到电脑的那一刻,女儿摸了又摸,那种通过努力才拥有的幸福感让她兴奋得直想跳!有付出,才有得到,而付出的过程会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恩——这是俞敏洪的心得。
当最后一名也无妨
俞敏洪的儿子3岁才会说话,而且说得不清晰。2009年,儿子数学依然很弱,常常会写出4+5=45。俞敏洪对孩子未来十分担忧。于是,他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
俞敏洪经常带儿子去农家乐吃饭。和一般父母不同的是,出身农家的他总是将各种菜的生长周期讲给孩子听,使孩子对大自然和食物产生亲切感。有一次,俞敏洪带着儿子露营,搭起帐篷睡了一夜,结果回家后儿子就不睡床了,晚上就睡帐篷里。还有一次,一只蜘蛛受了伤,趴在家里的地毯上。俞敏洪带着儿子用信封把蜘蛛装起来拿到户外,把它放到树上。儿子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蜘蛛这么丑陋。俞敏洪告诉儿子,蜘蛛是可以结网吃蚊子等害虫的,大自然的万物都很神奇,不可以小瞧。
不久,俞敏洪带着儿子到海边度假。因为刚好是农历十五,他们就到海边看月亮是怎么升起来的。月亮渐渐探出头来,月光一泻千里。一个小时后,俞敏洪说:“有点凉了,回宾馆吧。”“爸爸,我不走,我要看到月亮升到那个地方再走。”儿子一边指向遥远的天空,一边回答。最后,大家在海边又待了三个小时。儿子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让俞敏洪深信,自己的孩子不仅智商正常,情商也非常出色。
就在这时,俞敏洪被一则消息深深震惊了:一个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在哈佛大学从5楼跳下来摔死了。他采取这种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是因为患了“第一名综合征”。原来,这个留学生在国内时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第一名,但到了哈佛大学以后,得第一名就不容易了。这个学生无法适应,失去了第一名,他就失去了精神支柱,最后精神失常,跳楼自杀了。
这个惨痛的悲剧让俞敏洪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着很美好,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任务。他甚至幽默地告诉儿子,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所有人都在追自己,追得自己半死不活;相反,有时当最后一名是幸福的,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得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这种生活多潇洒呀!儿子一下豁然开朗。
蜗牛的人生比雄鹰精彩
2010年的一天,俞敏洪带着儿子去海洋公园看海豚表演。聪明的海豚听着驯兽员的口令,不断地腾空跃起,跳圈。善于琢磨的俞敏洪一下子对为什么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产生了兴趣。随后,他专程找到驯兽员,了解其中奥秘。
原来,海豚开始是不会那样做的,驯兽员先把圈放在水里面,海豚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就不给吃的。海豚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海豚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钻过这个圈就有鱼吃,钻不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起钻过去。圈逐渐被提高,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提10-20次,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
从驯兽员训练海豚的方法中,俞敏洪明白了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对教育孩子十分重要。此后,儿子考了0分,他会鼓励儿子下次考到10分。比如儿子爱吃必胜客的比萨,他就把这个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儿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必胜客,然后再把儿子的分数一点点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