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别再强迫孩子跟人打招呼了

儿童资源网

家长们,别再强迫孩子跟人打招呼了

  只是很遗憾的,许多成人在引领幼儿接触他第一次遇见的人时,会忽略掉幼儿的这个观察,这道“安检”过程。更让孩子担心的是,他还来不及反应,这个陌生人就会靠他很近,摸他的头、拍他的脸。雪上加霜的是,在错愕下,自己心爱的爸妈(主要照顾者)还责备他……。在这几重因素下,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重要吗?

  三、罪恶感的建立

  在幼儿的成长旅程里,他们会碰到一个成长上的难题:罪恶感。它与幼儿好奇、主动探索的热情紧密相连。同理,当幼儿因为需要时间去观察陌生人,却得不到认可,又听见成人一再说自己无礼时,他会产生罪恶感。一则可能孩子觉得愤怒,反而不去做;二则也可能孩子觉得自己太差劲,就不得已顺从了。不管是绝不依从或暂时顺服,两者都忽略了孩子个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

  从尊重中学会礼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幼儿学会主动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关键,仍是尊重。最有效的办法是示范和引导。

  有个妈妈手里牵着四岁大的孩子,在书店里遇到好友。两个大人几句寒暄后:妈妈对着孩子说:“小涵,这是王阿姨,她是妈妈的好朋友。”王阿姨在离孩子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蹲下来,对小涵笑一笑说:'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你的布娃娃好可爱。”王阿姨又断断续续的与妈妈和小涵对话,然后在她离开前,她说:“小涵再见。”小涵有点害羞的说再见。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能看到王阿姨的尊重:她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观察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动关心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强迫孩子马上响应,耐心等待孩子的响应。同样的,我也看到了妈妈的尊重:她不强迫孩子要马上打招呼;她先介绍大人给孩子认识,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导她如何做;并询问孩子的意愿。

  jojo说:家长们,了解孩子那一刻的感受了吗?相信你会耐心的示范、引导,不会再去强迫他们打招呼了。

  分享给更多的父母,帮他们从迷茫中走出来,帮孩子从恐惧、焦虑的心理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