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问
沟通是双向的,家长要善于做个主动的咨询者。有些家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连老师也搭不上一句话,有些家长要等孩子出了事或有了问题,才会去找老师问,这些家长都没有摆正自己和幼儿园的位置。宝宝妈妈就深有体会,常主动与老师多聊聊,真诚互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试想,全班那么多孩子,哪个家长经常与老师沟通,老师自然就会多观察、多了解孩子,这样和家长交流起来才会有话可说。老师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与老师多沟通,无形之中也在增长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
★问什么
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早晨入园时,和老师说一些有关孩子的情况:“孩子有点咳嗽,请老师多注意”“这两天孩子没有大便,老师多关心”这些看似简单的信息,既不影响老师的正常工作,又能使老师及时有针对性地关注孩子。家长还可以问问幼儿园最近的活动,需要家庭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聊聊家庭教育的困惑和烦恼,与老师共商教育策略。
★怎么问
沟通的渠道是多方位的,除了面谈,还有电话、短信、QQ、便条等,关注孩子的变化,定期主动交流。我们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与老师沟通,方便及时;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发起的家访、约谈、家长接待日等活动,与老师深入交谈,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
家长和老师沟通如何才能提高效率、解决问题呢?首先家长态度要诚恳、友善。有些家长盛气凌人既然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出了问题,当然由教师解决这样的态度,老师难以接受。
家长在提问时最好能确定主题,不散不漫,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在交谈中天马行空,一会儿说孩子没有耐心,一会儿说孩子的午睡问题,只能泛泛而谈,没什么收获。家长如果能像宝宝妈妈那样围绕一个突出问题与老师深入探讨,效果就不一样了。
家长在和教师沟通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全面具体。家长和老师围绕孩子的中心问题沟通时,一定要给老师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实事求是,正确面对现实。比如,孩子的入园适应期特别长,家长就需要向老师说明孩子的特点、家庭成员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式,以找到问题的症结,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做 成为幼儿园活动积极的参与者
★案例
淘淘妈妈平时工作很忙,但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一定保质保量完成好,和女儿制作灯笼、设计亲子装、做春游手抄报。幼儿园需要带什么材料、资料,总是第一时间带到,幼儿园有什么活动,总能看到妈妈积极的身影。老师总是表扬淘淘,把淘淘家的亲子作品摆在显眼位置,号召其他家长向淘淘妈妈学习,而淘淘得到表扬,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
★为什么要做
“看”让我们知道了幼儿教育是什么,“说”让我们知道了幼儿教育为什么、怎么做,“做”则让我们亲历幼儿教育,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就像淘淘妈妈说的那样:“女儿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似乎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一起准备材料、一起做、一起玩,很开心,见证了女儿的成长!”而家长的积极参与,也会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做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家长“总是”给予幼儿园援助,孩子在班级的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上层”;家长“很少”给予幼儿园援助,孩子在班级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中层”及“中下层”。因此,家长要充分发挥家园共育支持者、参与者的作用。
★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