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学习的意外防范知识

儿童资源网

家长要学习的意外防范知识

  处理如下:

  (1)要对患儿伤处进行制动,即让患肢保持原有的姿势,不可随意乱动,也不可再做任何活动。

  (2)儿童骨折多在肘部或腕部,这些部位较为稳定,重量较轻,只须先做制动处理,同时赶快送往医院。

  (3)如果是下肢骨折,先把一块硬纸板或木板放在骨折肢体下面,其长度超过伤处上、下各一个关节;再用较宽绷带或长毛巾把双腿固定绑扎,避免患肢活动,加重骨折,然后速送医院。

  (4)如果骨折处出血,要先用较宽的绷带在伤处上方包扎止血。但包扎不可过紧或过松,每隔3-5分钟要放松一次,以防影响伤处下方组织的血液循环,造成缺血、坏死。

  (5)如果不会做初步处理,立即拨打120电话,请求专业医生援助。

  八、关节脱臼

  儿童的关节窝较浅,肌腱力量较弱,受力后容易发生关节脱臼,较多见的是肘关节半脱位。脱臼表现为患肢突然不能动,不敢伸直,不能外旋,并儿童哭闹不止。而且,一次脱臼后容易在受力后反复发生。

  处理如下:

  (1)判断儿童是否关节脱臼,可试探性地递给一件东西,观察是否总伸一侧胳膊去拿。

  (2)遇到儿童关节脱臼,家人不可随意自行处理,赶快送到医院或找中医骨科医生进行复位治疗。

  九、澡盆溺水

  “3厘米的水就能淹死一个孩子!”一有相关新闻报道一名3岁儿童因父母疏忽,自己在浴室里溺水身亡,排在儿童意外伤害致死原因的第五位。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看护者疏忽而造成。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在脸盘旁边,自己去别处拿毛巾,孩子一头栽进脸盆里,自己无法抬起头,意外就发生了。家长做好看护是一方面,一旦发生危险,应让孩子趴在床上,推挤孩子背部让水排出,必要时做人工呼吸。

  十、误食药品

  孩子看到桌上摆着花花绿绿的药瓶,伸手够到并打开当糖豆吃进去的意外,也经常在家发生。如果误服了安眠药、避孕药、抗风湿药等,可引起药物中毒;误服了灭鼠药,可造成死亡;误服了石碳酸,可造成口腔黏膜、喉、食管、胃部灼伤。发生意外后,要尽快给孩子喝大量的凉水,然后刺激其喉头,使其呕吐。同时要赶紧送医院,洗胃治疗。

  十一、吞入异物

  上海市儿童医院曾发出儿童吞入异物的警示,该院在暑期、假期内接受的婴幼儿误食过各类异物,如纽扣、电池、硬币、别针甚至勺子、小玩具颗粒等。

  处于口欲期的婴儿如果拿到了小东西就会喜欢送到嘴里把玩,被牙齿弄破的塑料片等形成一些外缘尖利的碎片,碎片在孩子的嘴里、咽部、食道、胃肠里都有可能引发不适和危险。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分辨孩子大概吞食了什么异物,并迅速送医,有条件的话,带上可能吞食的物品的样子,以方便医生做出治疗的判断。

  十二、烫伤烧伤

  孩子在家中可能会被热水、热粥、热汤等烫伤,也可能因碰倒炉子等造成烧伤。一旦发生烫伤,要立即用凉水冲,使其降温。冬天穿的衣服多,不要将衣服扒开,要连同衣服一起在冷水龙头下冲洗,降温。再扒开衣服检查其烫伤程度,如果直接扒掉衣服,容易撕裂被烫伤的皮肤。所有动作要轻柔,同时要保持创面干净及水疱完整,或用干净的布、衣服包裹伤处,快速转送医院。

  十三、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