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间的亲密关系

儿童资源网

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间的亲密关系

  之后她从家里搬出来,孩子一周跟着妈妈,一周跟着爸爸。就这样在一家人的争吵、仇视中孩子慢慢长大,转眼两岁了。虽说夫妻二人分居了,但他们对孩子的“迫害”并没有结束。为什么会用迫害这两个字呢?因为奶奶会对孩子说你妈妈是坏人,姥姥会告诉孩子爸爸是坏人……两岁正是一个孩子对亲人构建亲密关系、依恋关系的关键期。这时你告诉他,他最亲的人、最信赖的人是坏人,对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影响?这世上有个词特别可怕,那就是分裂,国家分裂了就会有内战,山河分裂了就会有地震,家庭分裂了就会离婚,目光分裂了就会斜视,而人格分裂就会有精神疾患。孩子小的时候你给他分裂的教育,灌输分裂的意识,长大以后他的心智怎么能够健康呢?

  孩子3岁该上幼儿园了,为了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妈妈竟然翻墙跳进幼儿园,拦住园长并把3万元“赞助费”硬塞进园长手里,这样妈妈安心了,孩子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了。殊不知,0岁到6岁时对孩子影响力最大的教育并非来自外界,而恰恰是来自家庭内部。女儿入园后,妈妈发现她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别人做什么她不做,别人吃饭她不吃,每天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有时候她不吃饭老师就会吓唬她说:你不好好吃饭,晚上就不让妈妈来接你!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天到晚就盼着妈妈来接,却被告知不让接。我们想想看,对这个3岁的孩子而言什么人什么地方能给她带来安全感?表面看似乎有许多人在爱她,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老师,但他们给的是真爱吗?是孩子需要的吗?

  我曾听过一堂台湾专家关于“生命教育”的课,颇受启发。课堂上还提到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的家就像一棵大树,父母是大树的树根,孩子是树叶和果实,要想让大树枝繁叶茂,一定要在树根上浇水,而不是在果实上浇水。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把太多的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而忽视了自身作为父母之间的关系。树根都动摇了,果实还能丰硕吗?所以良好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关系教育,是生活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周末陪孩子上各种班、各种课,弹琴、画画、围棋、跆拳道等一项不落,其实不然。孩子在3岁前,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不是知识,而是关系,就是父母与他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他以后人格形成的基石。为什么有的孩子开朗、乐观、自信,有的孩子脆弱、自卑、敏感,这很大程度上是他在原生家庭中的习得,所以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关系教育,是生活教育。

  我认识一个女孩,每天都笑呵呵的,从没见过她愁眉不展的样子。有一天朋友给她看手相时突然惊呼:你的生命线怎么中间断了一截呀!换做心重的女孩或许吓坏了,可她说,没关系,回家我拿圆珠笔给它连上!一次数学考了38分,她拿到卷子惊呼一声,我可真三八考了这么个分!然后继续学习。就这样,她一路阳光地迎接着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如今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某名牌大学学习。后来有机会见到了她的妈妈,才发现她妈妈就是个极其开朗、乐观的人,后来又认识了她姥姥,终于发现那是个乐观的家族。这个家庭每天都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便沿袭了这种品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它是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先决条件,人很多时候不是被别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我们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良好的心态,殊不知,孩子良好的心态正是来源于良好的家庭氛围。

  如果父母关系融洽,孩子的问题就会少,即便出现问题,家长也会齐心协力,积极采取措施。而如果父母关系不好,家庭根基不牢,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可能成为争吵的导火索。一个问题过来,这个家就要晃一晃,再一个问题过来家就倾斜了,等到第三个、第四个问题降临,家恐怕就要四分五裂,最终彻底坍塌了。其实问题家家都有,只是父母面对问题的态度不一样,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