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的观点是任何事不要完全推翻,尝试看到好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过于极端的对抗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尤其在教育上。中国人的思维优势很多都体现在中庸上,要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来解决问题。
说说实际的例子吧。我儿子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我试着回忆一些有关他教育的事例,来说说我们的教育方法与理念。
1、写字
教他写字,主要是他的妈妈负责。孩子一年级的时候,他的字也写得不好,我老婆就帮他写字,然后涂掉,让他在妈妈写的字的印迹上,描一遍。到了学校,老师还表扬他的字写得好。
这样的教育,对吗?效果是挺好的。因为,老师一直表扬他的字写得好,他也愿意认真写字,虽然后来他妈妈没有一直给他描字,他也能够写出不错的字来。
所以,我看到那篇文章,就觉得那个家长,只知道抱怨而已,根本就没有想办法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当然,我老婆之所以会帮儿子描字,主要是因为当年我岳父,也帮他女儿写作文,然后,老师就会在班上把我岳父写的作文,当成范文来朗读...结果,等到我老婆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写得不错,老师也没识别出来,照样在班上朗读,于是,她就变成了一个作文一直写得不错的孩子。
2、奥数
我儿子一直不太喜欢数学,我们也没怎么对他抱太大的期望。但是,后来我老婆找来了一本奥数的教材,让我试着给儿子家教看看。儿子原本很抵触,一点也不想学。于是我们跟他商量好,爸爸先给他上一课,要是他喜欢,那就接着上。不然就算了。
于是,我就给他上奥数,很令我自豪的一点是:我教的相当棒,儿子的反应是:奥数还是很有趣的嘛,比学校里的数学好玩多了。于是,自然我也就一直在给他上奥数,他也越来越喜欢。
我一直认为,学习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如果家长有能力,就应该传递这样的理念给自己的孩子:语文是很有趣的,数学是很有趣的,英语是很有趣的,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学问,都是很有趣的。
而且,身教重于言传。我们不但是要反复告诉孩子,学习很有趣。而且,我们也要真的喜欢学习。如果我们本来就是那种喜欢阅读,不断学习,保持自我教育,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的人。那么,我们对于子女的教育,也会有真正的说服力。
3、电子琴
我们给儿子报了一个电子琴的班,每周六,会去上2节课。但是,为什么要让他学电子琴呢?按照我们的想法,学琴,是一种对性情的磨练。我儿子的脾气并不好,在弹琴的时候,稍微弹得好一点,就洋洋得意。一旦弹得不顺畅,就发自己的脾气,易怒,骂人,动不动就哭。
这样的脾气怎么才能纠正过来?还是得在事上磨练。慢慢的将性子磨得好一点。否则,做事没常性,不能坚持,将来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做不好的。
不仅仅是弹琴,在很多事情,在很多方面,我们都相当关注儿子的个性。不仅仅是批评他,纠正他,而且更要在各种情况下,磨练他。这种事情,慢工出细活,急不来的。
4、老师体罚儿子怎么办?
有一次,儿子回来跟我们说,他的嘴巴很痛。因为,他上体育课的时候,一直在做怪样,发怪声,讲笑话逗其他同学开心。然后,他们的体育老师就捏他的嘴巴,很用力的捏,他的嘴巴到回家都还很痛。
于是,我给儿子讲了三点:第一,你在上课的时候不停的说话,是不对的,以后要改正。第二,老师这样捏你的嘴巴,是不对的。如果以后要再有这样的体罚行为,我会一层一层的告上去,直到让他的老师丢掉工作为止!第三,如果你挺喜欢你们的体育老师,不希望他丢掉工作,那么上课的时候乖一点,不要让老师再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