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和竞争存在于人类的本性中,幼儿园的孩子不需要家长强调,也能察觉自己和他人的差别,希望做得比别人好,在集体中获得赞赏。这时候家长如果进一步助长竞争意识,孩子就会迅速建立起事事都要比、事事都要赢的习惯和心态,差一点都不舒服。
特别是优秀宝宝的家长,在赞赏孩子时尤其要注意,不说“看你比谁谁强多了”。通过贬低他人获得自信和优越感的孩子,也会在自己失利时无法承受那种自我贬低,甚至会被人嘲讽,更不可能学会发展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
4.少说“找不到优点”,多说“及时的鼓励”
有关如何赞赏孩子已经说了很多,生活中还有一些家长,为找不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发愁,往往培养出被过多苛责而丧失自信的孩子。在他们敏感的情感体验中,自己不仅对这个庞大的世界毫无贡献,而且随时需要大人给自己纠错。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要做的就不只是等待和寻找闪光点了,而是要更积极地行动起来,帮助孩子实现“好行为——好情绪——好行为”的良性循环。给孩子设置能获得赞赏的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引导他们做出哪怕一点点好行为,并及时给与鼓励和赞赏。例如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寻找他们的优势项目去发展,而不再纠结于某一劣势;或用奖状和纪念品强化成就感等都很好。
赞赏孩子的营养成分表
如果把夸赞比作孩子成长所需的维生素,恰到好处的关键成分如下:
维生素A:鼓励宝宝的具体行为,例如“我看到你试着自己穿袜子呢”。
维生素B:及时表达家长的感受,例如“我有些惊喜”或“我真为你骄傲”。
维生素C:肯定宝宝较之前的进步,例如“你昨天还等着我摆碗筷,今天自己摆好了,真不错”。
维生素D:引导孩子做出好的行为,例如“看来你是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啊”。
就像一株稚嫩幼小的树苗想要长成经得住风雨的参天大树,需要的不是遮风挡雨的屋子,而是一定力度的支撑;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赞扬,而是大人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帮他们看到方向。真正的好园丁知道给幼苗提供匹配恰当的养分和照料,这正是我所提倡的“适度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