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儿童资源网

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26.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评析]: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

  [赏析]:(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雁云 ___、__边声 __、__长烟____、

  __落日__、___孤城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匈奴”的典故,表现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愁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评析]: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赏析]:(1)本词上片以_叙述_为主,下片以抒情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卷、挽、射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该词起句着一“狂”字即“激情奔放”,实际上就统摄了全词精神。全词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走马挽弓,“狂”态不减少年的爱国志士形象。

  28.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评析]:写这首词时,词人已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等不幸遭遇,她的处境异常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就是当时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本词极言作者内心的沉重哀愁,词中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欲抑先扬,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理婉曲地表尽。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赏析]:(1)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

  (2)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