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目见,解决这种冲突的途径无非是这样几种:
(一)将养孩子的重担转嫁给父母,好处是安全高效,坏处是可以衍生出的歉疚与冲突;
(二)聘请靠谱的保姆,好处是花钱买时间,但寻找合适的保姆,难度不下于寻找一个合适的博士论文题目,而且很难保障“亲子时间”;
(三)自己带。好处是避免以上弊病,坏处是至少三年时间很难从事研究性质的工作。
(四)不生。好处不用说,坏处是需要对抗家庭与社会,还有自我怀疑的压力。
我太太后来是为什么改变主意要孩子的,至今我都没有仔细问她。她内心是否有清晰的答案,也不好说。这件事,决定之前左思右想,愁肠百转,各种成本产出伦理主义,抉择的难度甚至过于“得了癌症要不是化疗放疗”,一旦决定了,怎么生养是更大的问题,路还长,连穿不穿尿布去不去超市都有多少不相干的人横加干涉,慢慢抗战吧。
我始终觉得,做人的理想境界,永远都是举重若轻。孩子不应该成为家庭的中心,否则你就放大了生孩子这件事的风险,将鸡蛋全都摆到一个不知道什么材料编成的篮子里。有人说他生活中八成的幸福感都来自孩子,我登时被吓到了,倒不是对这位朋友的幸福偏好妄加评判,而是推己及人,觉得危险至极,“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因为孩子,是太不可捉摸的未来,你总不能说,无论他如何生长,做些什么,我都一样幸福,你又不是李双江。
有些爸妈以孩子为中心的执着程度,时时超越我的想象。我的朋友中有一些暖男奶爸,能够一手带孩子,从凌晨到深夜,甚至让太太工作自己辞职。我虽不能至,心常钦佩,视为社会进步现象之一。没想到一位女性在微博下评论:“这不正常,(父亲主带孩子)孩子的皮肤会变得不好。”我晕且无语,也只能写个服字。
生不生孩子,这不是一个辩题。但是现在整得像个辩题,“生孩子利大于弊”VS“生孩子弊大于利”,双方各持己见,不可开交。其实这个命题,跟“豆花该吃咸的还是甜的”差不多,完全是个人选择。有人生孩子是因为憧憬,觉得幸福感会大幅提高;有人生孩子是因为恐惧,怕自己将来后悔,或显得太另类。至于根本不去想“不生”这个选项的传统派,一早就把“不生”刻在碑上的死丁族,反而比勉勉强强犹犹豫豫的骑墙派,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