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把女儿送到乡下去生活

儿童资源网

我为什么把女儿送到乡下去生活

  一天散步的时候,天天看到羊群,就缠着爸爸妈妈给她买一只小羊。在征得乔艳坤同意后,天天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只小羊。天天给它起名“小山”。在放羊的过程中,天天对各种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央求爸爸进城的时候给她买一本关于野生植物的书。让冯丽丽想不到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女儿就读完了这本书。每次冯丽丽和女儿一块儿出门的时候,女儿总能给她讲出各种野生植物的名字。有一次,女儿甚至给冯丽丽采了很多野花,让她泡水喝,说这是从书中学到的知识。

  冯丽丽和乔艳坤说起女儿的各种变化,感慨不已。乔艳坤向她解释道:“你以前的方向错了,教育的本质是引导,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天赋的、智慧的生命力,所以成年人要做的不是塑造孩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

  四

  一家人刚搬到乡下的时候,女儿要出门,冯丽丽总是不放心地跟在后面,看着女儿玩。女儿也习惯了这种依赖,出门时总要叫上妈妈陪伴。

  “这种状况非常不好,影响孩子的独立能力。”乔艳坤几次和冯丽丽说。

  冯丽丽也认同乔老师的说法,但她还是放心不下。

  从14岁开始,冯丽丽就是这么焦虑。那年,她父亲所在的水泥厂发生爆炸,父亲在爆炸中遇难。姐姐接了父亲的班后,母亲不放心姐姐路上的安全;妹妹经常玩到天黑也不回家,母亲就和几个孩子一块儿找。

  母亲的这种焦虑,延续到冯丽丽身上。女儿天天从小体弱多病,跑遍了北京“所有有儿科的医院”,冯丽丽常焦虑、抱怨。

  乔艳坤观察到,冯丽丽又将焦虑的情绪传染给了天天。因此,她在引导天天的同时,也开始引导冯丽丽夫妇。

  邻居家的小男孩,年龄和天天差不多。两个孩子一会儿玩,一会儿闹别扭。

  “放心吧,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他们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处理好。”乔艳坤开导冯丽丽。

  对此,冯丽丽始终不相信。直到有一天,女儿告诉她:“妈妈,以前我不会跟小朋友打交道,跟谁都玩不好。我现在可有办法了,我想让东东跟我好,我就对他好,有什么事我都帮他,向着他,他就把我当朋友了。”

  冯丽丽听女儿这么说,松了一口气。

  一天,天天端粥时不慎烫到了脚,冯丽丽流着泪处理了天天的烫伤。乔艳坤目睹了全过程。事后,她告诉这位妈妈:“那个时刻,你是在爱童年未得到爱的自己,而不是孩子。”

  果然,冯丽丽在儿时遇到过同样的事情,母亲在她烫伤后,对她严加斥责。

  “天天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人格缺陷。”冯丽丽终于明白了,天天之所以软弱无力,和自己有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让女儿越来越脆弱。

  短短几个月,8岁的天天学会了诸多本领。

  她会养各种小动物,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她学会了辨别植物,凡是在乡下那块土地上出现的植物,她几乎都能叫出名,甚至还能说出其功效;她学会了交朋友,在村里有了几个好朋友;她也学会了种蔬菜、垒墙;她还会包包子、包饺子,甚至做鱼和红烧肉……

  冯丽丽逐渐明白乔艳坤和她说过的:“天天本来就是棵小树,是你们两棵大树使劲给她遮风雨,同时也遮住了阳光,她才没有长壮。父母让出了空间,孩子才开始自己成长。”

  突然有一天,天天对妈妈说:“我要上学,要和小朋友一起读书、一起玩。”

  “天天不再害怕上学了。”冯丽丽笑了。

  为此,一家三口搬到北京郊外昌平区另一处乡下。在那里,天天在一所特色儿童教育学校读了3年。又有一天,天天提出要求:“我要上普通小学。”

  “不怕考砸?”冯丽丽问。

  “我不怕。”女儿回答说。

  随后,夫妻二人就开始给女儿找学校,一所挨一所参加插班考试。前几次,天天的成绩都不理想,未能达到学校的要求。几次考试失败后,冯丽丽发现女儿更加用功了。即使在公共汽车上、地铁上,女儿也一直捧着普通小学的教材看。春节期间,她发现女儿几乎没出去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