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出现某科作业较慢,错误较多,马马虎虎,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现。这时家长就要注意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该科学习的课堂情况,防止出现实质性偏科。
“部分孩子的偏科问题,是受到老师的影响。”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小文深有感触,孩子偏爱某一科目,往往是由于喜爱这一学科的任课老师。喜欢任课老师对他的关注,他受到表扬和鼓励;也可能是老师讲课方式条理清楚,风趣幽默,孩子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如果是老师教学上的原因而使孩子产生“厌恶”某一门学科的话,家长一方面要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让孩子理解老师、接纳老师,消除对老师的隔阂和抗拒心理;同时家长要积极与老师沟通。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都是通情达理的,会采纳家长的合理意见,配合家长的教育工作的。
看待小学生偏科家长要摆正态度
记者在某育儿论坛上看到一项调查,“作为家长,对孩子偏科的态度是什么?”有20.93%的家长选择了“完全不能接受,孩子必须全面发展”,58.14%的家长选择“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甚至一定条件下鼓励偏科”。剩下的家长则选择了“凭孩子自由发展,喜爱学科鼓励,不喜爱的学科能够及格就好”。
“持有怎样的观念,决定着家长在纠正孩子偏科中的角色。”陈小文称,应该注重分析孩子偏科的成因,当孩子是由于学习习惯和态度造成了偏科,属于主观原因,是可以扭转的。而如果是孩子学有余力,又对某些科目特别感兴趣,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家长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发展他的特长。
“而第三种‘凭孩子发展’的态度,我认为不太可取。”陈小文指出,家长始终应该关心孩子的成长,及时引导和纠正比较明显的偏差,还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陈老师也提醒家长,纠正孩子偏科切忌“唠叨式督促”或是频繁给孩子加码,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使得他们更“憎恨”某些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