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孩子怎么能不知道!

儿童资源网

快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孩子怎么能不知道!

  1. 美国

  美国的教育模式虽然比较开放,但是对礼仪教育这一块还是非常严格的。他们十分注重社交礼仪,并且将礼仪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可以看见孩子们即使是在自己家里也表现得彬彬有礼,宛如小绅士。在公共场合,孩子们必须衣衫整洁,接受帮助时要诚心致谢,否则就会被视作无礼之人。

  2. 英国

  英国的礼仪教育可以说是从餐桌上开始的,这已经形成一种传统。何谓餐桌教育?意即在餐桌上进行的教育。在英国家庭,几乎是从孩子开始在餐桌上用餐那一天开始,父母就有意无意地开展教育工作。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从餐桌礼仪开始的。英国的孩子们在两岁左右就开始接受礼仪教育,涉及到用餐礼仪的方方面面。

  3. 新加坡

  新加坡的礼仪教育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色:将仁义道德以及礼仪教育上升到“治国之纲”的高度。显而易见,他们对文明礼仪有多重视。这其实是因为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曾经出现过道德危机,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4. 日本

  日本的礼仪教育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对不同的人行不同的礼仪,有详细的规矩和范例。日本的幼儿在蹒跚学步时也就开始学习礼仪,对父亲如何行礼,对哥哥如何行礼,在不同的场合又应该行何种礼仪。

  中国礼仪用语,你知多少?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生活中,孩子会使用这些礼仪吗?

  1. 说“请”和“谢谢”。

  “请”和“谢谢”是一对有魔力的词。在家养成说“请”和“谢谢”的礼节,让这些礼节形成终生的习惯。

  2. 在打喷嚏或咳嗽时捂住嘴。

  任鼻涕和吐沫横飞很粗俗。请相信,人更偏爱那些懂得这一礼仪的孩子。

  3.在动别人东西前询问。

  不询问就随便拿别人东西,这样的行为所很令人不安。想要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前应该询问,这也包括爸爸妈妈的东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