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如果把分数转换为小数来计算,小数是无尽小数,就算不来了;生二:如果用加法来算,万一数字太多,那算到什么时候啊?生三:第一种方法最奇特,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
【匠心拆解】
“很多人以为计算是不用动脑筋的。”其实,计算学习也是要动脑筋的。
“如果一开始我就把内容教了,可能孩子1分钟就学会了。”马老师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和心思呢?“就是为了让孩子理解得更深刻,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道理,从而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乘以2,算出来等于4?
马老师随便抽了几张学生做的练习题,用投影机放在大屏幕上批改。
其中有题是:-×2=?孩子的答案是:4。
再看看他的详细过程:-×2=4
“哪里有问题?”
“他把-写成-啦!”找出来的孩子洋洋得意。
“其实,这种错误大家经常犯的吧?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检查?”“挺好笑的!”男孩站起来说,怎么可能等于4呢?-连1都不到,它怎么能等于4?
【匠心拆解】
“这么简单的题,你又算错了,叫你检查没检查!”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口头禅。
“总是强调让孩子检查,但究竟该怎样检查?”课上,马老师教给学生很多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法。例如,验算法、估算法和个位检查法等。“这道题就是采用估算法,一眼就看出它不符合逻辑。”马老师说,估算检查最实用,但如果有时间,就可采用验算法,按照原来的方法重新算一遍。
经常粗心算错的孩子,肯定不是“粗心”
延伸学习实用手册
经常粗心算错的孩子,肯定不是“粗心”
帮孩子培养计算能力,家长要走出三个误区
“家长对孩子成绩不满意时感慨最多的是:太粗心,尤其是当计算出错时。”马老师说,其实计算出错很多不是粗心的缘故,而且经常“粗心”的孩子肯定不是粗心的原因。“很可能是方法、思维和习惯上出问题了,但家长们还没意识到。”怎么克服?怎样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马老师建议家长们走出这些误区,然后再对孩子做些针对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