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麻麻们喜欢在朋友圈里刷屏晒娃,虽说分享幸福是个正能量的事情,但事无巨细样样都晒的话,小编不得不提醒下各位:孩子的这些照片可不能随便晒!否则很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1、孩子的学校
如果你要晒照片,尽量避免在照片中出现学校的名字,或者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还有校服。也许你觉得学校是很安全的地方,但是坏人很可能会通过学校信息缩小范围,把孩子掳走,熟人作案更是多。
2、孩子的朋友
当孩子和小伙伴们玩的很开心时,麻麻们难免会拍下这美好的时刻,但是毕竟照片中有其他的小朋友,因此在晒朋友圈前请得到其他孩子家长的允许,我们需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3、孩子的裸照
记得金星说过:有一位摄影师来她家拍画册,她抱着刚洗完澡的孩子出来,想和孩子留个纪念,正当她要脱去孩子的浴袍时,孩子立马捂着隐私部位并打了金星一巴掌!这一巴掌可把他给打醒了,孩子也是有羞耻心的,大人需要尊重他们的隐私。
4、孩子的名字
现在的孩子们被家长们宠得不行,东西经常乱丢。因此,一些家长喜欢在衣服、书包上绣上孩子的姓名和自己的联系方式,一来是为了方便寻找孩子的物品,二来如果某天孩子不慎走丢了,路人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将孩子送回来。
但这种方式却有个大大的弊端:你的电话和孩子的姓名都大大暴露了。因此在晒照片时,记得把出现的名字和电话马赛克处理。
注意尊重孩子的隐私
现在有个很火的“朋友圈社交礼仪”:合照时不能光P自己,发合照之前要询问合照人的意见。
孩子虽小,我们也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发孩子照片之前先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发这张?”如果孩子不愿理公布某张照片,那么就不要硬晒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长就能随便帮孩子做决定。
法国早有立法:父母如未经子女同意,擅自公开他们的私人生活照片,最高可处5万欧元的罚款,并判监禁1年。国内虽暂时没有相关立法,但如果案例越演越烈的话,不排除将来会提案。
孩子的照片泄露出去,更大的风险就是孩子的安全。微信朋友圈允许陌生人查看你的十张照片,已有歹徒利用此功能搜集照片进行PS后,再装成熟人欺骗受害者的亲戚朋友。
骗子就是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来成功获取被害者信息的。在现实中,很多骗子都与被害人素不相识,如何能将孩子和妈妈的名字叫出来?还握有两人的照片呢?原因就在于:爱晒孩子的家长没有关掉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
此前,安徽卫视曾制作这样一档节目:展示了一个人贩子拐卖孩子的“高超绝技”,而这看似神乎其神的拐卖手段能够轻易实施,跟家长太爱晒孩子脱不了关系。
画面中,年轻妈妈和萌娃出现了,一个骗子在附近紧紧盯着她们!这位妈妈热爱晒娃,俩母女确实颜值都挺高,也难怪爱晒美图。紧接着,按照节目设定,妈妈对孩子说爸爸找她,自己要离开一下。临走前,妈妈对孩子千叮咛万嘱:不要到处乱跑、也不要随便和人走开。孩子开始也乖乖答应了。
妈妈一走开后,骗子立刻上场了!
骗子走过去,非常准确地叫出了萌娃的名字!(聊天对话、朋友圈文字都有可能提到……)还准确地叫出了萌娃妈妈的名字!他还将自己的手机给孩子看照片,又亲亲热热地聊了一番,在骗取了孩子的信任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孩子带走了!
视频一结束,在后台观看的众人纷纷震惊了!孩子的妈妈也吓得哭了!
无独有偶,浙江一位女士的小孙女就曾碰到过一陌生人搭讪,称见过她照片,也能叫出名字,还说要带她去找妈妈,幸好被家长及时发现,才躲过一劫。
家长们晒娃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孩子也不是拿来炫耀的艺术品,家长们应理智一些:一方面,避免过度晒娃,将来给孩子带来一些尴尬和难堪;另一方面,从治安的角度,要防止泄露孩子的隐私,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警方建议:父母在晒娃时,可以利用朋友圈的分组功能,只在比较熟悉的“亲友圈”里晒。另外,不要透露孩子个人信息,发布时别忘了取消地理定位信息。
不只是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能随便晒!
曝光家里的老人,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暴露了你的个人信息和老人之间的关系,会让坏人有更高的几率在街上把他们认出来。如果有心怀不轨之人突然对老人说出他孙子的姓名,再附加任何一条谎言,都能轻而易举地让老人上当受骗,甚至掏出后半辈子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