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都是一张白纸,那么干净,那么纯洁。因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那么,孩子身上的第一道颜色应该是由父母涂上去的。父母给他涂上什么颜色,画出什么样的图案,他今后将注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昨天电视中放了这么一则新闻:一个广东的单亲妈妈含辛茹苦的把儿子涛涛(化名)养大成人,涛涛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不仅早上要早起,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太辛苦,太劳累,根本受不了。“受挫”之后,他干脆就宅在了家里,再也不出去找工作,当起了啃老族。
涛涛从20岁起开始宅在家里,逐渐与社会隔绝,直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
起初涛涛还会出门买东西,找朋友聊天、聚会。但后来他惊奇地发现网上购物可以使自己不用出门,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干脆就不再迈出大门一步。
后来涛涛渐渐地断绝了和朋友的联系,甚至开始拒绝和母亲交流。为了回避自己的母亲,白天他就在家里睡上一整天,晚上起来熬夜上网打游戏。
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涛涛现在已经40岁了。而她的母亲已经到了花甲之年。
“我觉得我儿子现在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了,”涛涛的妈妈接受采访时说,“或许他以前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后来被我亲手毁掉了。”
看着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家里,要么上网打游戏,要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在房间里每日买醉。可以想象的是,这位妈妈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泣,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看了这个节目后,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专家的解读也让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中国的孩子独立性特别差、依赖性特别强?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人人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使你的努力全部落空,甚至会南辕北辙。作为妈妈,你在孩子心目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看看下面列举的几类妈妈,你在其中吗?
控制欲太强型
最近大热的《小别离》大家都看了吧,由海清饰演的童文杰是一个标准的女强人,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女儿方朵儿身上,为了让女儿考上重点高中,看管的更加严格,对分数异常敏感,下降0.5分都会引起一场家庭内部的暴风雨。这种类型的妈妈总是把“听话”当作孩子的优点,如果孩子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出自己的决定。就会被视作“叛逆”。
有的妈妈还会要求孩子详细汇报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甚至私自暗中搜查孩子隐私,这种做法真的太不可取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想告诉别人的秘密,孩子也一样,给孩子心中留出一块秘密花园,让孩子快乐成长,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热衷攀比型
“孩子,你看看谁谁学习多好,总是全年级第一,你再看看你自己,一无是处。”这是该类型的妈妈们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们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相比,不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者邻居的孩子比自己的强。有时候,自己的孩子表现的不错,也不会得到表扬、肯定。
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种类型的妈妈们总是和同事、朋友去比一比。同事家的孩子去英语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也要去。朋友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买一架,不管自己孩子喜欢与否,都不甘落后。不知不觉中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参照物,却成不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过分担心型
同样是照顾孩子,这类妈妈们的精神会紧张的多。比如带孩子外出,她们常常会不停地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
再比如说,许多妈妈们过度关心孩子的饮食,让孩子做一个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人。
在一般的家庭里,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家人围在饭桌上吃饭,爸爸会替孩子把鸡蛋剥好,妈妈会替孩子把米饭盛好,而祖父辈也不闲着,奶奶会把孩子刚盛的热汤吹凉,爷爷会夹几道菜送到孙子眼前。一旦孩子不喜欢吃这吃那,父母们还会不听地追问原因。
这种孩子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以后孩子会变得懒惰、自私,并且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如果孩子确实食欲不振、日渐消瘦,你应该去咨询儿科医师,而不是一个劲地盘问孩子。但如果不是这方面的原因,你就不必担心他该吃什么了。父母不要在饭桌上变成“控制狂”,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主进食。
西方父母养孩子以生存技能为本,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生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受一点点伤害,所以给予孩子更多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