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生和芝麻)之一。全国油菜栽培面积约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大豆除外)的30%以上。菜籽油产量占全国食用植物油的35%~40%。
油菜适应性较强,在我国分布很广。过去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海等地,近几年来长城以北、五岭以南各地也正在扩种。由于我国北方和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春油菜和冬油菜两个种植区。春油菜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北部、宁夏、新疆、青海、甘肃、西藏、辽宁、黑龙江等省(区),每年在4~5月播种,7~8月收获。冬油菜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市及陕西汉中地区,每年9~10月播种,次年4~6月收获。冬油菜区栽培面积大,是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占种子干重的35%~50%。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植物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近年来由于低芥酸油菜品种的育成和推广,菜油的品质大大提高,如湘油11号种子提取的菜油中,棕榈酸4.97%,硬脂酸微量,油酸60.7%,亚油酸25.04%,亚麻酸6.74%,花生烯酸7.92%,芥酸0.47%。可见其中芥酸含量甚微,而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营养价值较高的油酸含量均较高。目前我国人均每年食用植物油占有量不高,全国不足5公斤。由于油菜是冬季作物,不与粮棉争地,因此发展油菜生产是解决食油不足的主要途径。菜油除用作烹调油外,在食品工业上也有一定地位,特别是用以制造人造奶油,不含胆固醇,价格低廉,很受欢迎。菜油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冶金、机械、橡胶、化工、油漆、纺织、塑料、制皂和医药上都有广泛的用途。
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含蛋白质40%左右,还含有一些碳水化合物,残留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其营养价值与大豆饼粕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但原有油菜饼粕中含有4%~8%的硫代葡萄糖甙,经水解后产生几种有毒物质,使动物甲状腺肿大,新陈代谢失调和出现多种中毒症状,因此过去一般将菜饼用作肥料。70年代以来各国育成了一批无硫代葡萄糖甙的油菜品种,使菜籽饼粕的饲用价值大大提高。菜籽饼粕还可加工成供人们食用的优质植物性精蛋白,其生理价值仅低于蛋类,与肉类不相上下。
油菜在作物轮作夏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很多谷类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好前作,这是因为油菜根系发达,能分泌出有机酸,溶解土壤中难溶的磷素;油菜在生长期间有大量落叶落花入土,收获后有残根、茎秆、果壳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
油菜花期长达一个月,花部具有蜜腺,是良好的蜜源作物,每5~6亩油菜可放一箱蜜蜂,1亩中等长势的菜花可产蜜2~3公斤,可促进农副业的发展。
油菜是古老的油料作物,世界上栽培油菜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其次是欧洲各国。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原始社会遗址,就发现
14有碳化的菜籽,经同位素C天测定距今6000~7000年。在《诗经》“谷风”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记载,其中葑为蔓菁、芥菜、菘菜之类;菲为萝卜之类,距今2500多年。在日本,据文献记载,日本古代的油菜(即“和种”),是在2000年以前直接从中国或经朝鲜半岛引入的。
油菜是世界上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其菜油产量约占食用植物油总产的10%。
油菜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1989年世界油菜总面积为25620万亩。亚洲油菜面积为15633万亩,占世界油菜总面积的60.89%,即世界上一半以上油菜集中分布在亚洲(主要在中国和印度)。欧洲油菜面积为4380万亩,占世界油菜总面积的17.10%。北美洲(主要是加拿大)和中美洲油菜面积为4405.5万亩,占世界油菜总面积的19.74%。以上四大洲油菜面积占世界油菜总面积的97.73%。其他三大洲油菜面积不大。1989年世界油菜总产2230.2万吨,亚洲油菜总产1033.5万吨,占世界油菜总产的46.34%(近一半)。欧洲油菜单产高(186公斤/亩),总产为814.8万吨,占世界油菜总产的36.53%。北美洲和中美洲油菜总产311.7万吨,占世界油菜总产的13.98%。以上四大洲油菜总产占世界油菜总产的96.85%。不难看出,亚洲、欧洲、北美洲和中美洲是世界上油菜集中分布地区。
世界上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7350万亩),单产最高的国家是荷兰(333.33公斤/亩),总产最多的国家是中国(544万吨)。
世界油菜生产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除扩大种植面积外,就是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就是采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油菜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增施肥料,合理施肥,提高机械化水平等。自1964年加拿大育成第一个甘蓝型无芥酸品种Oro和1974年育成第一个双低(油中含低芥酸,饼中含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Touwer以来,菜籽和菜油在国际菜籽和油脂市场上占优势地位,更加促进了油菜生产的发展。
根据1989年统计资料,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为7489.2万亩,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15755.8万亩)的47.5%,居首位。油菜总产543.6万吨,占全国油料总产(1295.2万吨)的41.8%,亦居首位。
我国是世界上油菜生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油菜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首位,单产水平亦较高。现在油菜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流域及其支流和云贵高原,其次是渭河流域、黄淮平原和钱塘江流域等。
我国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原来大面积栽培的为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是本世纪40年代才从日本和英国引入的,50年代中期开始在生产上推广,以后相继育成了适于不同栽培制度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现在我国南方一些油菜主产省甘蓝型油菜种植面积已达70%~80%,上海市已全部实现“甘蓝型化”,在油菜增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87年起,“三系”杂交油菜秦油2号开始在生产上推广,从黄淮地区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近年来单双低油菜开始在生产上推广,比常规品种增产10%左右,又具有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等优良品质特性。在栽培技术上进一步发扬了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栽培方法,并研究总结出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化学调控、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技术或技术规范,促进了油菜单产的提高。但我国油菜生产与欧洲一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施肥水平不高,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优质品种还未大面积推广,单产水平较低,油菜产品加工利用还很不够等,这些都是需要今后迅速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