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使用浴盆为宝宝沐浴时要保证浴盆的稳固性,将浴盆放在低处后再让宝宝进去,并且在沐浴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浴盆。
3.放水时注意宝宝对水温的反映,及时调整,最好将水调掉合适的温度后将宝宝放入水中。
4.洗澡水不宜放得过多,宝宝无法自行坐立的话,尽量不要使用成人浴缸,可为宝宝配备专用婴儿浴盆,并且大人要在一旁扶着宝宝的上身,避免滑倒。
5.洗浴前先在地板上铺好防滑垫及毛巾,这样出浴时就可先安置宝宝,避免大人和宝宝一起出浴时容易滑倒的情况,也防止大人将宝宝独自留在浴缸内。
6.浴室地面尽量保持干净避免潮湿,尤其是地漏附近,要时常清理。
浴室常见危险事故及救助
1.烫伤
在所有的宝宝烫伤事故中,洗澡水烫伤占了25%,且受伤面积大,会对宝宝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一遇到洗澡就做出特别激烈的反抗行为。这足以引起爸爸妈妈的重视,所以一定要将洗澡水调节到令宝宝最舒服的温度。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洗浴前先用自己的手部肘关节伸进水中试一下温度,自己感觉温度适中后再放入宝宝。另外,热水器的温度调节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方便,许多父母会选择将热水器温度调到很高,然后再手动调温,但这样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万一有个疏忽,受伤的只会是宝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热水器保持在中档偏低,温度不能超过五十摄氏度。
救助措施:
(1)用冷水冲刷清洗宝宝被烫到的部位,使皮肤的温度降低,不要擦药,优先冷敷。
(2)烫伤部位不要有衣物遮盖,防止蹭到伤口加剧疼痛。
(3)若有大片大片皮肤发肿发红的现象,甚至出现水泡,那么说明烫伤较为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溺水
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浴室是宝宝溺水的高发地,宝宝在浴室溺水而亡的可能性远高于其他地区。或许爸爸妈妈会认为离开那么一小会儿没有多大关系,殊不知就是在转身接个电话的时间里意外发生了。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能让宝宝单独待在浴室。进浴室前将所有要用的洗浴物品准备好,带好手机防止错过重要电话。如果实在要出浴室,一定要先将宝宝安顿在安全的地方并有其他大人照看。养成洗澡后及时排水和清理地面的习惯。
救助措施:
(1)将宝宝从水中抱起后,首先检查宝宝是否还能自觉吐纳吸收空气。若宝宝呼吸微弱则要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宝宝没有恢复正常呼吸或脉搏不在80到90次间则不能停下急救。
(2)拨打医疗电话或“120”向医生求助,或立即将宝宝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
3.触电
在浴室中发生的触电不仅有电源插座引起的事故,由热水器引发的事故也屡见不鲜。所以为了减少热水器漏电的情况,爸爸妈妈一定要养成及时关闭热水器的习惯,不管是淋浴还是盆浴,同时也能很好地预防烫伤。
救助措施:
(1)在浴室中,水是最大的导电体,所以一旦漏电,切断水源是最重要的。
(2)人体同样会导电,所以不要急着直接触碰宝宝,而是用绝缘体先将宝宝和电源分开,再用大浴巾擦干宝宝身上的水分。
(3)感受宝宝的呼吸,若呼吸微弱或心脏跳动停止,要立即给宝宝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挤按的急救工作。
(4)立即到医院就医。
如何给宝宝做人工呼吸
1.双手放置
一手托住脖颈,一手抚住额头,两手支撑起宝宝的头部使其向后上方仰起。
2.气息吐纳
先深吸一口气,不要急着将其呼出,而是找准宝宝的嘴巴严密地覆上自己的唇部,尽量少留缝隙,然后慢慢将气息渡进宝宝的口中。
3.观察胸部
一边将气呼进宝宝的口中,一边将手放在宝宝的胸腔部位感受心脏跳动状况。若胸部没有随着气息的进入而高起,则表明气管被堵,需快速送往医院抢救。若气息呼入而胸部伏起,则可移开嘴唇,待其胸部变平再做两次人工呼吸,结束后将耳朵平贴于宝宝胸前的心脏部位仔细聆听其心跳声,检查是否回归正常状态。
4.心脏按压
若宝宝的心跳较为微弱,那么保持镇定是家长的首要任务,慌乱不能解决问题。此时,家长应立刻对宝宝的胸部进行挤按,让宝宝平躺,大人立于一侧将两手拇指放于宝宝胸骨下方1/3处,手掌放于宝宝背部做规律性挤按,深度为2厘米,60秒内做满100次且不多于120次,力度适中均匀。在做心脏挤按时,人工呼吸也是必要的,最好是10次心脏挤按与2次人工呼吸搭配,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