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变应性鼻炎

儿童资源网

小儿变应性鼻炎

  3.减充血剂

  又名血管收缩剂。鼻用减充血喷雾剂和药水有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羟甲唑啉、木甲唑啉和麻黄碱等。这类药物起效均在10min内。婴幼儿用得过多易兴奋,哭闹不眠。连续使用在停药后易出现药物性鼻炎。因此鼻用减充血剂连续用7天就应停药。

  4.抗炎剂

  (1)局部用色甘酸和奈多罗米:对IgE介导的早期和晚期反应均有效,但对喷嚏、清涕和鼻痒较鼻充血的效果更好,<10%的患者局部有喷嚏、鼻刺痛和烧灼感,较重病例效果不及鼻用皮质激素。

  (2)鼻用皮质激素:对变应性和非变应性鼻炎均有效,鼻内用皮质激素是安全的,但地塞米松可致全身吸收,只能短期使用。鼻内存在感染时应停用。

  在国内有倍氯米松(伯克钠,二丙酸氯地米松)、辅舒良嚏鼻剂(含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雷诺考特)水雾剂供应。皮质激素的效果发生于几天到几周后,不能期望在几分钟内见效。一般不主张往鼻甲注射皮质激素,因个别报告有致视力丧失的危险。口服或肌注皮质激素只在鼻用药无效时短期应用。

  5.抗胆碱药

  长期局部用爱全乐相当安全。这里提一下鼻用药的技术,点鼻或喷药时,头稍后仰并偏向点药一侧,点药方向略斜向外侧,然后维持这种姿势几秒钟,使药充分分布于鼻黏膜表面,不要将药喷向鼻中隔。

  6.免疫疗法(IT)

  少数由吸入变应原如花粉等引起的、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年龄在5岁以上可以考虑应用。IT不是完全治愈变应性鼻炎,而是使80%~85%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防止发展为哮喘。

  7.LTs拮抗药

  LTs是诱发鼻症状的重要介质,因而LTs拮抗药如扎鲁斯特、孟鲁斯特等是有用的,临床多与抗H1受体拮抗药合用,不过这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评价。

  8.关于外科手术问题

  手术切除不是本病的根治方法,因为它不能改变变态反应状态。

  小儿变应性鼻炎预防:

  找出病因,避免过敏原,控制症状,这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总原则。

  1.避免过敏原

  从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上看,避免过敏原是防止变态反应性疾病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具有病因治疗的性质。有学者提出四字疗法,即“避、忌、替、移”,以避免接触特异性过敏原。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气雾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具有抗过敏作用的机制

  (1)减少组胺、5-羟色胺及其他活性物质的形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充血、水肿、渗出及细胞的损害。

  (2)抑制毛细血管的渗出。

  (3)抑制黏膜、皮肤的抗原抗体反应。

  (4)抑制嗜酸细胞的转化或形成。

  (5)降低淋巴细胞转化或形成。

  (6)抑制抗体的形成。

  3.特异性脱敏疗法

  将对病人有过敏反应的变应原制成各种浓度不同的提取液,从稀释液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和浓度,给病人反复注射;或通过其他途径与病人反复接触,以培养病人对此变应原的耐受力,令其再接触此变应原时不再发生过敏反应或过敏反应的程度减轻。

  预后:

  病变局限于鼻部,预后尚好,若引起反复哮喘发作,甚或重症哮喘,病程迁徙可至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等而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