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感冒咳嗽处置

儿童资源网

小孩感冒咳嗽处置


  小儿咳嗽的按摩
  小儿咳嗽的按摩主要是家长经常帮孩子轻轻拍背,一些风热咳嗽并伴有扁桃体炎的患儿,家长再配合脚部的按摩,效果就会更好。
  1、拍背。婴幼儿不会吐痰,即使痰液已咳出也只会吞咽,反而将痰液吞下胃内。当剧烈咳嗽引起呕吐时,常可看到呕吐物中混有大量痰液,如果痰液过于粘稠也不易咳出,尤其是一些体弱儿或重病患儿,因身体虚弱,咳嗽无力,不能把痰咳出,家长在孩子咳嗽时,抱起患儿,用空掌轻轻拍孩子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拍到某一部位时孩子就咳嗽,说明孩子的痰液就积在此处,应重点拍,多数在孩子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积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孩子就会咳嗽,一旦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家长一定要经常地轻拍孩子的背部,帮助孩子咳痰,一天内最好是在孩子刚睡醒时,还有是在孩子将要睡觉时拍孩子的背,使孩子的痰咳出,利于睡眠。
  2、对于风热咳嗽,并同时伴有咽痛、扁桃体发炎的孩子可以运用脚底按摩的方法,同样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
  ①、先搓孩子的脚心,一只脚搓30下,上下来回搓。
  ②、每个脚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
  ③、重点按摩双脚背面(不是脚底,大拇趾根部两侧的部位,这个部位就是扁桃腺的反射区,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就会很疼,所以家长很容易找到,左、右大脚趾都要按摩,一只脚趾按摩5分钟,二个大脚趾共按摩10分钟。)重点按摩扁桃腺反射区后,孩子咽喉肿痛的现象会明显减轻,按摩后要及时给孩子多喝温开水,也可以喝放了一点盐的淡淡的盐开水,一天坚持给孩子按摩二次,再配合食疗,您孩子的病会很快痊愈的。
  以上所介绍的食疗方,大人也可食用,只是食物的量要稍多一些。
  小儿咳喘食疗偏方
  1.梨冰糖川贝
  禁食严寒凉食物。
   其它有吃冬瓜煨汤、炒丝瓜、炒藕片、炒苦瓜等,同样起到消内暖、祛火、止咳的作用。辛辣、容易上火的食物禁止食用,如羊肉、狗肉、乌骨鸡、鱼、虾、枣、桂圆肉、荔枝、核桃仁
  艾灸治疗小儿咳嗽
  艾灸保健不分老少,孩子的免疫力更没有成人的稳定,所以孩子更需要艾灸保健。治疗小儿咳嗽用艾灸的方法是很好的,即起到了治疗的作用,又起到了强身健体的功能,给小儿艾灸,就会明显提高孩子的免疫功能,如果你坚持给孩子艾灸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奇迹般地发现,以往孩子爱得病的现象已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其实这就是艾灸的功效。
  艾灸孩子咳嗽取穴:大椎穴、风门、肺俞。
  大椎穴:属于督脉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上升。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和风疹。艾灸大椎穴不得少于10分钟。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鼻塞多涕。
  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潮热、盗汗、鼻塞。
  风门和肺俞属于临近的穴位,可以一个艾灸盒扣上两个穴位艾灸,还可以在这附近移动艾灸,因为我们艾灸的部位就是肺区,所以整个肺区都会有效控制宝宝的咳嗽。这两个穴位合灸不要少于10分钟。
  那果孩子常常患有呼么如吸系统疾病,给孩子都艾灸哪些穴位呢?(大椎,身柱,肺俞,风门、尺泽、合谷、中府,膏肓,神阙,天突、这些穴位可以选择性的使用。)
  时间:根据儿童的年龄,可以先循序渐进地适应,由5-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治疗期间可以每天一到两次不等,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3-5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主要是边治疗,边观察。治疗期间如果有发烧也很正常,体温不超过38度,可以物理降温或给宝宝艾灸大椎,风门,曲池,高烧可以耳尖部放血治疗。
  使用工具:可以手持艾条,也可以用单眼或双眼艾灸盒给宝宝艾灸,艾灸的温度适中,不烫,温温的感觉,因为孩子皮肤娇嫩,太热怕出现烫伤。
  肺俞我感觉是必须要灸的,因为肺主皮毛,一般孩子有病第一时间会侵袭呼吸道,所以我感觉肺俞属于第一个截住疾病的要道。操作:可以用单眼艾灸盒插艾条艾灸,也可以用其他温灸器温灸。肺俞主治:发热,咳嗽,气喘等。艾灸肺俞可以散发肺脏之热。
  肺俞穴配中府穴组对肺功能的改善最明显。有文献报道药膏贴敷肺俞、膏肓、定喘穴能有效提高体内干扰素水平,为临床选取肺俞穴灸治咳喘证提供了依据。肺俞穴隔姜灸,温和灸经神经调节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从而达到止咳的作用。
  膏肓:【穴位取法】:四椎下1分,五椎上2分两旁相去脊各3寸,四肋三肋间,令人正坐曲脊向前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臂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动摇以取之。【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身形赢瘦(肺结核),梦遗失精,完谷不化,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怔仲,胎前产后痨瘵传尸等,无所不治(《千金方?杂病第七》语)。膏肓,属足太阳膀胱经。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昔秦缓不救晋候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主治:虚劳、咳嗽、潮热、咳血,和脏腑功能虚弱的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常见症、其基本原因在于人体肺、脾、肾等脏的功能失调。历代医家多从痰论治,我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痰瘀互结,咳嗽时而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善变疾病。肺俞穴为肺气输注于背部的重要位置,在此行隔姜灸,温和灸。可补肺壮皮毛,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提高机体免疫力,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血清含量,改善肺功能。灸法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循环系统影响:能减轻血管周围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和消除炎症,故以本法治疗能够使肺部炎症较快吸收,使肺部的有效呼吸量明显增加,咳嗽得以解除。
  小儿咳嗽外治妙法
  小儿咳嗽很常见,现介绍几种小儿咳嗽的外治妙法:
  一、敷足
  1.石膏6克,枳实10克,瓜蒌12克,明矾、冰片各3克。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加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患儿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换,连敷5~7天。此法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2.吴茱萸10克,法半夏6克,研成细末,加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并用棉布包好,24小时一换,连敷3~5次,伴喉间痰鸣者,可加风化硝10克,其效尤佳。此法可化痰止咳。
  二、足浴
  1.将生姜30克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一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此法可温肺散寒。
  2.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述药材如上法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一剂,连续3~5天。此法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
  三、填脐
  1.枯矾、皂荚各3份,牵牛子、杏仁、栀子各2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取葱白1~3根捣烂,加蛋清少许,与上述药末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7~10天。此法可止咳化痰。
  2.紫苏、防风、半夏、茯苓各4份,陈皮3份,甘草、杏仁各2份,白芥子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5~7天。此法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