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
一、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的病原,此外副流感病毒(1.3型)、腺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发病。可呈流行发病,又称“喘憋性肺炎”。
二、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尤以6个月内为多。
三、起病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后1—3天迅速出现阵发性干咳和呼吸困难,出现不同程度喘憋,体温以中、低度发热为多见。重症可见精神萎靡,部分可出现呕吐腹泻可有脱水酸中毒等合并症,病程可持续1—2周。
四、喘憋发作呈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浅而快的呼吸,每分钟60—100次常伴有呼气性喘鸣,有明显鼻扇及三凹征,脉细速,严重者有发绀,两肺叩诊可呈鼓音,听诊呼吸音降低,可闻及喘鸣音,喘憋缓解时可听到细湿罗音。严重病儿可合并心力衰竭,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冷,心音低钝,心率速、烦躁、肝脏进行性肿大等。
五、实验室检查:(一)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二)咽拭子可分离出合胞病毒或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或用免疫荧光法或用APAAP桥联酶标法快速诊断合胞病毒阳性。(三)X线显示有不同程度梗阻性肺气肿,支气管周围有密度不均匀及规则阴影或纹理增粗,若肺泡受累明显者有小点片状阴影可诊断为,“毛细支气管肺炎”。
治疗原则:
(一)凡遇以下情况需住院治疗。 1、年龄小于2个月。2、有紫绀或呼吸暂停的病史或临床体征。 3、以前有过严重的发作病史。 4、安静时呼吸超过60次/min。(二)一般治疗。;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超声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雾化液中可加入VitK3、糜酶白酶及地塞米松。(三)病毒唑应用:用病毒唑每天20—30 mg/kg雾化吸人取得较好疗效。疗程一般为5—7天。(四)抗生素应用肺部湿罗音密集者或疑有合并细菌感染和在疾病后期,应选用适当1—2种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氨基糖甙或头孢类以控制感染。
六、对症治疗:
(一)纠正低氧血症:吸氧非常必要。(二)镇静:烦躁不安常与喘憋,心力衰竭互为因果,因此镇静十分重要。可用镇静剂如10%水合氯醛每次0.5mg/kg肌注。(三)控制喘憋,严重喘憋者可用酚妥拉明、或氨茶碱等。亦可应用兴奋剂雾化吸人。(四)降温:发热时用物理降温,必要时给退热剂。 七、纠正脱水:因不显性失水增加,进食少及胃肠道症状,可能引起脱水。一般用1/4—1/5浓度溶液按60—80 mg/kg·d静滴。必要时用5%碳酸氢钠2.5—3ml/kg,用10%葡萄糖稀释成等渗液静滴,纠正可能存在的酸中毒,也可对细支气管起解痉作用。八、合并症治疗:心力衰竭时用西地兰、地高辛、必要时用维持量。合并呼吸衰竭时可同时应用速尿,甘露醇防止肺水肿或脑水肿,注意低血钾。九、重症患儿如用以上措施不显效或喘憋明显者可用激素,可减少气道炎症和过敏反应,用氢化可的松5—10 mg/kg·d或地塞米松0.3—0.5mg/k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