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过低的急救与复苏方法

儿童资源网

体温过低的急救与复苏方法

  有些临床医生认为,长时间处在低温条件下的患者出现的心跳停止不能被确认为死亡,只有在其核心体温接近正常后仍对心肺复苏无反应时才考虑为死亡。心跳骤停患者如果体温快速下降,低温就可能对脑和其它器官发挥保护作用。但是,发现低温患者时,很难分清其其低温是原发还是继发,如果心跳骤停患者是在极冷环境中被发现,现场没有目击者,急救人员和院方不知道他是由低温引起心脏骤停还是正常体温心跳骤停后体温下降到严重低温状态(例如一个人铲雪时出现心脏骤停将发展为心跳骤停后低温),另外,患者还可能受到额外的器官损伤。例如,对低温前发生溺水患者进行复苏,会更加困难。当临床上不能确定心跳骤停还是低温首发时,救治人员应努力运用心肺复苏保持患者平稳。如果证实低温首发,就要首先限制热量散失和开始复温。医院内的医生应根据其临床经验决定何时终止对低温性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

  4.适用于低温患者ACLS的变动

  如果低温患者尚未发展至心跳骤停,应集中注意氧合和通气的评估和支持、循环的评估和支持、保暖、防止热量进一步散失。所有操作要轻柔,许多物理操作(包括气管插管和经鼻胃管、临时起搏、插入肺动脉导管)已经被报道可促发室颤,但特别紧急需要时,也不应该延迟。一项有关低温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表明:仔细气管插管并未导致室颤发生。事实上,气管插管促发室颤可能有些言过其实,这种担心不应阻止或延误仔细的气管插管。

  低温患者意识丧失或通气不足时需要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有两个目的:提供加温加湿氧保证有效通气;隔离气道减少误吸可能性。我们推荐在任何插管前给予100%氧气面罩通气。意识清醒的轻度低温患者可用体外一般或积极复温技术(例如热水袋、加热的睡袋、热水浴)。

  低温心跳骤停与常温心跳骤停的高级生命支持措施截然不同。低温心跳骤停或心动过缓意识丧失时首要的治疗方是积极恢复核心体温,低温的心脏可能对心血管活性药物、起搏器刺激、除颤等无反应,并且药物代谢减慢。尽管在动物中使用肾上腺素和血管升压药可提高冠脉灌注压,但仍需注意在严重低温患者重复使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可在外周循环蓄积中毒。因此,核心体温低于30℃时,通常不使用药物;如核心体温高于30℃,可以静脉给药,但要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严重低温在何种程度可以开始除颤和如何进行除颤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一般而言,存在室速/室颤时,就可以除颤,如果患者对最初3次除颤或药物治疗无反应,再次除颤或给药应等待核心体温上升到30℃以上。心动过缓在严重低温可能是生理性的,只有在复温后心动过缓仍持续存在时,才使用心脏起搏。

  在医院内治疗心跳骤停的严重低温患者(核心体温<30℃)时,应直接给予快速恢复核心体温,复温技术包括:

  l?使用加温加湿氧(42-46℃)

  l?从中心静脉输入43℃的液体(生理盐水),速度约150ml-200ml/小时(防止水分过多)

  l?用43℃无钾液体腹膜透析,每次2升

  注意以下事项:

  首选部分旁路的体外血液加温积极体内复温,因为它可在核心体温逐渐升高时确保足够的氧供和通气。

  使用食道复温管在美国还未被报道,尽管他们在欧洲已被广泛成功使用。

  使用温盐水胸腔灌洗也已成功应用。

  在复温期间,低温超过40-60分钟的患者更需要容量支持,因为他们的血管容量扩大了,心率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要。常规使用激素、巴比妥类药物或抗生素还未被证明有助于提高生存或减少复苏后损害。

  在复温期间,可能出现严重高血钾。在遭受挤压伤和低温的雪崩遇难者中已经有过严重高钾血症的报道。北美的低温而无挤压伤患者中也报道过严重高钾血症。事实上,严重高钾血症已经被认为是致死的原因,高钾血症治疗应包括传统高级生命支持方法:使用氯化钙、碳酸氢钠、胰岛素加葡萄糖和Kayexalafe灌肠剂;更积极的方法包括透析或换血疗法。

  如果患者低温之前溺水,复苏成功的机会非常小,因为低温之前常有其他损害(例如药物过量、滥用酒精、外伤)。临床医师在治疗低温的同时必须处理这些基本疾患。如果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有慢性饮酒史,应在复温早期使用维生素B1(100毫克静注)。

  5.放弃抢救或终止救治

  在院外,患者有明显致死损伤或躯体完全冻僵以致胸外按压不能进行、口鼻被冰堵塞时,救治可不采取复苏措施。

  在院内医生应根据临床经验决定何时终止低温性心跳骤停患者的救治。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完全复温措施。合并外伤或其它复杂因素时预测结果并不可靠。高血钾时预后不良,但需排除挤压伤、溶血、应用琥珀酰胆碱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