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标准

儿童资源网

心理健康标准


  (二)临床心理治疗需要

  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是相对应的不同概念。没有正常的心理健康标准,难以全面正确地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界限。无疑,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临床心理治疗,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三)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

  只有制定科学和实用的心理健康标准,才能划分心理的健康和不健康界限,也才能因此区别不同调查对象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出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分布情况和心理疾病规律,为群防群治和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科学研究的需要

  心理学、心理医学以及人文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完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研究。而对人类心理现象规律性的研究,必然存在一个基础和出发点,即对人的心理健康含义、表现和范畴的界定。在大量涉及人类心理健康和疾病研究的成果中,实际上存在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基本概念,即“健康人群”、“正常人群”等是如何确定的,是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的。显然,事先不经过心理健康检查,没有可依据的心理健康标准,这些调查研究资料的可信度是有问题的。

  (五)客观操作的需要

  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人们像体格检查那样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客观的检查。这就有可能为心理检查、全面身心健康判断、人才筛选、临床疾病防治、科研和一切转化心理行为的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可操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