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细说新生儿黄疸

儿童资源网

儿科医生:细说新生儿黄疸


  黄疸程度判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的黄染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则为轻度黄染;如果躯干部皮肤黄染,则为中度黄染,需要引起家长高度警惕。如果如果宝宝愈来愈黄,黄的部位愈来愈多,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发展到重度黄疸就必须去医院检查处理,不能耽搁。
  大便颜色变化: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大便会逐渐变白,像陶土一样。与此同时,发现宝宝身体皮肤也出现变黄的趋势,就必须立即带宝宝就医。正常宝宝的大便由于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由胆管经过肠道后排泄,大便因此才会带有颜色。但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如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就会出现陶土样(灰白色)大便。这种情况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尽快处理。
  黄疸的处理与治疗
  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在黄疸期间应该多给宝宝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以便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宝宝排便次数,让宝宝依靠肠道系统自行排出胆红素。另外,保证宝宝充足的光照,白天让宝宝裸露身体直接晒太阳,因为阳光中的蓝光能够让胆红素在光化反应下改变结构,便于被宝宝将排出体外。光照时注意用黑布蒙上宝宝的眼睛,因为蓝光照射可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害。夏天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阳光不强烈时。
  如果发现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尖声哭闹、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则须尽快送宝宝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早开奶、勤喂奶、吃饱奶有助黄疸消退
  宝宝出生后半小时就要开奶,新妈妈一定要做到勤喂乳,在24小时内哺乳在8~12次,或者更多。妈妈还要要仔细观察宝宝是否确实有效地吸吮到乳汁。使宝宝充足地摄取乳汁。不知道宝宝吃得够不够的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尿尿的次数来确认。一天尿6次以上,大便每天1次以上,以及宝宝体重持续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够。如果因为某些原因确实母乳不够就需要添加配方奶。这样才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回吸收,有助黄疸消退。
  远离可导致黄疸的药物和食品
  为了预防新生宝宝黄疸向病理性发展,必须避免宝宝接触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化学物品。宝宝的衣物和被褥不要使用樟脑丸或萘储存。不要给宝宝吃磺胺、呋喃坦丁、痢特灵、阿司匹林、维生素K3,、婴儿素、七厘散、牛黄粉等药物。如果宝宝是由妈妈哺乳,妈妈也要忌用氧化剂药物,忌食蚕豆,忌与樟脑丸或萘接触。
  母乳性黄胆:近年来一些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的黄疸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黄疸可延迟28天以上,黄疸程度以轻度至中度为主,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这种黄疸我们称之为“母乳性黄胆”。母乳性黄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病确诊后无需特别治疗,可以试停母乳3天,改用配方奶喂养,黄疸可以消退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可轻度上升,但随后逐渐降低至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