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上)-第35章-桅顶望者
如果说我们南海的捕鲸者都不是象斯立特船长和他的格陵兰水手那样舒适地高踞在上面,然而,由于我们南海的捕鲸人大多是漂泛在那种具有显著诱惑力的晴朗的海洋上,这就足以大大抵消那种损失.就我个人来说,我就习惯于十分悠闲地漫步似的攀上那索具,在高处歇一会儿,跟魁魁格聊一聊,或者是跟随时碰到的任何一个刚下班的人聊一聊;然后再稍为爬上去一点,把一条腿懒散地甩在中桅帆桁上,先瞧一瞧那个水上牧场的景致,最后才攀上我那终极的目的地.
让我把秘密在这里说穿吧,坦白地说,我的守卫实在做得真差.因为我心里老是纠缠着森罗万象的问题,教我怎能......因为我已完全置身在这样一种百感交集的高处......教我怎能恬然地尽忠职守,遵守一切捕鲸者的守望纪律......"始终留心,时时呼叫"呢.
因此,让我在这里恳切地劝告你们这些南塔开特的船主吧!在你们这种始终需要留神的捕鱼业中,可千万不要招收那些浅眉凹眼,爱做不合时宜的遐思的小伙子;这些家伙,他们是带一个飞东(飞东或称飞多,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门徒之一.)的,而不是鲍狄契(纳撒尼尔.鲍狄契(1773—1838)......美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幼年酷爱数学,曾随其父做箍桶匠,后到一个船具商那里当练习生.靠苦学而成为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脑袋到船上来的.我说,应该提防这样一种人;你的鲸一定要看得真切才能动手捕杀;可是,这种窝孔眼的柏拉图派的小伙子,却会教你绕了世界十圈,而使你永远捞不到二十英两较好的鲸油.这种忠告并不是完全多余的.因为,在目前,捕鲸业就好象是为许多罗曼蒂克,有忧郁症的和心不在焉的年轻人而设的避难所一般,他们不屑做尘世琐事,却到柏油和鲸脂中来寻找情趣.恰尔德.哈罗尔德(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的主人公.就经常栖息在一种倒运绝望的捕鲸船的桅顶上,用郁郁不乐的词句不由自主地叫喊:
滚滚向前吧,你深不可测的靛青色的海洋!
千万艘捕鲸船徒劳地在你身上驰驱.
但是,这些船只的船长却往往一边雇用这些心不在焉的年青哲学家,一边又在责备他们对航程没有充分的"兴趣";隐隐约约地说他们是如此不堪救药,丧尽光荣大志,因为在他们那隐秘的灵魂中实在是很不愿意看到大鲸的.不过,这一切都是徒劳的;这些年轻的柏拉图派,总自认为自己的视觉有缺点;自己是近视眼;那么,过份使用这视神经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已经把他们那只看戏用的望远镜给忘在家里了.
"怎么,你这猴子,"一个标枪手对这样一个小伙子说,"我们到现在已经巡游了快三年,你却还没有叫出一只鲸来.只要你在那上面,鲸简直就跟母鸡的牙齿一样稀罕了."他们也许是这样;也许在老远的地方可能有一群群的鲸;但是,这个心不在焉的小伙子已让浪潮与思潮的混合韵律,催眠得六神无主,想入非非,象吸鸦片似的没精打采,以致终于失去识别力;把他脚下的神秘的海洋,当成一幅明显的画像,其中有渗透了人类与自然的.深蓝无底的灵魂;而每一种把他弄胡涂了的奇特的.半隐半现的.滑滑闪闪的美丽的东西;每一种有闹不清的形体的时隐时现.时升时沉的鳍类,在他看来,只是人的心灵在不断想来想去的那种无从捉摸的思想的化身.在这种受蛊惑的心情中,你的生命就会向着它来的地方逐渐衰退,变成时空不明,象克兰默这个泛神论者撒在海里的骨灰(托马斯.克兰默(1489—1566)......英国宗教改革运动者,后受火刑.)一样,终于弄得到处是岸了.